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伏火的意思、伏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伏火的解释

(1).农历六月黄昏大火(古星名,即心宿二)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渐向西退伏,古谓“伏火”。 北周 庾信 《奉和初秋》诗:“落星初伏火,秋霜正动钟。”

(2).道家炼丹,调低炉火的温度谓“伏火”。 唐 朱庆馀 《赠道者》诗:“药成休伏火,符验不传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居四郎伏硃锻丹砂》:“其法取辰锦颗块砂,不计多少,以一药铺盖煅之,朱已伏火,即日用炭火二两空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伏火”一词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天文历法

指农历六月黄昏时,心宿二(古称“大火星”)运行至中天后逐渐西退的现象。古人将这一星象变化称为“伏火”,与大暑节气相关。例如北周庾信诗句“落星初伏火,秋霜正动钟”即描述此景。


二、道家炼丹术

指通过加热处理矿石类药物,降低其毒性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将硫磺、砒霜等有毒矿物与辅料混合煅烧,使其在高温下不挥发,从而“制伏火毒”,便于后续服用。例如《云笈七签》记载的“伏火北亭法”,详细描述了用风化灰包裹硇砂煅烧的步骤。


三、中医理论

指体内潜伏的热邪或火毒,多因长期情志不畅、饮食不当导致气血郁滞,久而化热形成。伏火可潜伏于脏腑,在特定诱因(如抵抗力下降)下引发疾病,表现为口疮、烦躁、失眠等症状。


补充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伏火(fú huǒ)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被压低的火焰,或者潜伏着的火灾。 拆分部首和笔画: - 伏的部首是人字旁,它的拆分笔画为4画。 - 火的部首是火字旁,它的拆分笔画为4画。 来源: 伏火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农民文化。在农业社会中,人们对火焰有着特别的关注。伏火一词描述了火焰被压制低的状态,形象地表达了火势正在潜伏的过程。 繁体: 伏火的繁体字为「伏火」,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伏火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字形和现代汉字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异。 例句: 1. 森林里的伏火一触即发,需要及时扑灭。 2. 经过专业人员的处理,隐患火源成功伏化。 组词: 伏火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1. 伏火山:指长时间没有喷发但火山内具有高温地热等现象的火山。 2. 伏火期:指已经熄灭的火焰或者受控状态的火灾暂时没有再燃的时间段。 3. 伏火病:指中医上的一类疾病,特指由心火盛或肝火亢盛导致的疾病。 近义词: 1. 潜伏火:指隐藏在水、土或其他物质中的火源。 2. 潜火:与伏火意思相同,指被压制低的火焰。 反义词: 1. 明火:指燃烧明亮的火焰,与伏火相对。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