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贤能优良之士。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左右前后,莫匪俊良;小大之材,咸尽其用。” 宋 王安石 《送程公辟之豫章》诗:“鄙州歷选多俊良,镇抚时有诸侯王。” 明 刘基 《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诗:“ 筹边楼 上罗俊良,况子敏学年方将。”
"俊良"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俊"与"良"两个褒义单字组合而成,主要形容人的品德、才能或外貌出众。其核心含义及权威解析如下:
才德卓越
指人兼具出众的才能与高尚的品德。《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才德出众",强调内在修养与能力的统一性。
例:古文献中多用于称颂贤臣良将,如"俊良之士,国之栋梁"。
品貌兼优
在部分语境中延伸指外貌俊秀且心地善良。《康熙字典》电子版收录"俊"字释义"才过千人为俊","良"字释"善也",组合后隐含内外兼修之意。
最早见于先秦文献,汉代后成为固定褒义词,多用于人物品评,如《汉书·晁错传》:"察举俊良,以匡社稷。"
明确标注"俊良"词条,释义为"贤能优良之士",属书面正式用语。
在"俊"字词族下收录该词,强调其用于形容"德才超群者"的历史语境。
该词属典雅书面语,常见于历史研究、文学创作及人物评鉴领域。当代使用需注意语境适配性,避免与现代常用词混淆(如"俊朗"偏重外貌,"贤良"侧重品德)。
参见权威来源:
- 《汉语大词典》纸质版: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1528-1
- 《康熙字典》检索系统:www.kangxizidian.com(中华书局授权电子版)
-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1525-6
“俊良”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指才能出众且品德高尚的人,常用于形容兼具才华与德行的优秀人才。其中:
作为人名时,寓意:
适用于正式场合中对人才的褒奖,如学术评价、职场推荐或文学创作,也可作为姓名寄寓美好品质。
阿修罗班配迸坼畚輂萹茿别启成谋冲塌出鬼入神楚梦云雨宕出来耳斡访德防嫌负诮稿纸工要钩针孤馆国别花叶烜日秽杂江皋谏鼙剪殪敬慎劳飨劣丈灵威丈人孟门明约麑衣暖玉鞍陪价片甲不存螵蛸苹车铺户箝揣敲打峭裂人主三甫麝笺神气活现神心射鱼指天唔使诗签水囊搜求俗歌棠谿嗒然殄毙顽驽伍潮仙曲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