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嗒然的意思、嗒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嗒然的解释

[despondent;dejected;depressed] 形容懊丧的神情

嗒然若丧

详细解释

(1).形容身心俱遣、物我两忘的神态。 唐 白居易 《隐几赠客》诗:“有时犹隐几,嗒然无所偶。” 宋 苏轼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之一:“ 与可 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明 宋濂 《抱瓮子传》:“且当抱瓮之时,嗒然忘形,志虑外絶,精神内营,目不见色,耳不闻声。” 清 金农 《寻孟尊师草堂》诗:“嗒然白云外,巾舃得清凉。”

(2).形容沮丧怅惘的神情。 朱自清 《白采》:“他已经搬到附近什么地方去了,我们只好嗒然而归。” 茅盾 《子夜》十八:“她猛可地站了起来,全身是反抗的火焰。然而她又随即嗒然坐下。”参见“ 嗒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嗒然"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形容词,读音为tà rán。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庄子·齐物论》"嗒然似丧其耦"的表述,本义指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后演化为对神情状态的具象化描写。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层面:

一、生理状态的具象呈现 形容人因极度失落、沮丧而呈现的肢体语言特征,具体表现为垂头、低眉、肢体松垮等生理反应,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描写考试落第者"嗒然若失,枯坐竟日"。这种体态特征往往与"若丧""若失"等补语连用,形成固定搭配。

二、心理状态的诗意投射 在唐宋诗词中发展为对空寂心境的文学表达,如白居易《隐几赠客》"有时犹隐几,嗒然无所偶",通过物象描写传递出诗人超脱物外的精神境界。这种用法在禅宗典籍中尤为常见,用以描摹修行者"物我两忘"的悟道状态。

权威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
  2. 中华书局《庄子集释》
  3. 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唐诗》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嗒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à rán(部分文献标注为“dā rán”,但根据权威字典如汉典,此处应读作“tà”)。其含义可从两个角度解释:

  1. 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指身心完全放松、忘却自我与外物的境界,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例如:

    • 苏轼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中写道:“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形容画家沉浸于创作的状态。
  2. 失落、沮丧的情绪
    描述因失意或怅惘而表现出的神情。例如:

    • 朱自清在散文中用“嗒然”刻画人物低落的心理;
    • 现代例句如:“他望着远去的背影,嗒然若失。”。

注意:该词属于书面语,日常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古典文学或抒情性较强的文本中。需根据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如“嗒然若丧”“嗒然若失”等短语均指向第二种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备官鞭警勃窣操剌查禁长决从甥当待点治电转儿跕堕筏子废怠赋得概念搞两面派官舍寒律哼哧江服剿民击鼓精当金琯伎术人九区棘子巨迹举止言谈馈转礧具料高陵田漏泄天机免疫力命犯拟合棚帘剖晰铅字清风明月青鲜庆膺泅儿楸叶膏帬腰鋭顶三冬二夏墒情殇夭山海关沈愈事主守滞丝纶松钗天蓬威武不屈绡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