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灭亡。《资治通鉴·晋惠帝光熙元年》:“﹝ 李毅 ﹞乃上疏言:‘不能式遏寇虐,坐待殄毙。’”
“殄毙”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字义分解
“殄”读作tiǎn,《说文解字》释为“尽也”,本义指彻底消灭,如《尚书·泰誓》载“自绝于天,殄世无胤”。“毙”读作bì,《尔雅·释言》注“仆也”,原指倒地而亡,后引申为死亡。二字组合后词义强化,特指彻底消灭或诛杀。
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天其殄毙凶德”之载,此处指上天对恶行的终极惩罚。汉代郑玄注《周礼》时用“殄毙不道”描述对违礼者的严惩。
现代释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为“灭绝;彻底消灭”,强调动作的彻底性,如《资治通鉴》中“殄毙群盗”即指完全剿灭叛乱势力。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属罕用词汇,多出现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
主要参考来源:
“殄毙”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tiǎn bì,含义及用法如下:
指灭亡、消灭,常用于描述对群体或势力的彻底摧毁,使其无法继续存在。
例如:“多行不义必自毙”中的“毙”即含此意(见、3)。
《资治通鉴·晋惠帝光熙元年》中记载:“不能式遏寇虐,坐待殄毙”,意为“未能遏制暴乱,最终导致灭亡”。
“殄毙”是一个书面色彩较浓的词语,核心含义为“彻底消灭”,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成语中。需注意“毙”在此词中并非仅指个体死亡,而是强调群体灭亡的结果。
八荒稗耳贩目办房暴桀别人冰榭菜枯藏钩唱诨沉迷不悟吹灰初岁当实的溜骨碌访索凡迹非晶体告祭告匿公子哥儿乖失痕沫宏伟壮观厚膜集成电路角材轿车骄宠夹讯竞度鸠营拘畏连捷灵籁龙猪论量马哥头蓬头厉齿撇油破家荡産扑满拑者旗旒情不自已缺逸润下生涯身外物霜桐陶缊龆年亭侯替天行道惟力是视蚊虻负山相护香露羡卒屣步泻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