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gh moral principle] 高尚的节操
高尚的节操。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峻节贯秋霜,明艳侔朝日。” 唐 罗隐 《寄锺常侍》诗:“峻节不由人学得,远途终是自将来。” 宋 梅尧臣 《吊李膺辞》:“奚服媚之若兹兮,盖操秉乎峻节。”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之二:“峻节冠吾儕,危言惊世俗。”
“峻节”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析如下:
“峻节”指人的道德操守严正,坚守原则,不屈服于外界的诱惑和压力,强调高尚的节操和坚定的品格。
单字释义
深层内涵
该词不仅形容品德高尚,还强调在困境或诱惑中保持正直,例如“峻节贯秋霜”(颜延之《秋胡》)即用秋霜的凛冽比喻节操的坚贞。
古代诗文引用
现代用法
可用于赞颂坚守原则的人物,如:“他一生清廉,峻节之风令人敬仰。”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出处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文选》等文献。
《峻节》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严厉正直,庄严刚毅的意义。它可以形容人的品格、行为或言辞的严肃刚正。
《峻节》的部首是攴(头)、月(肉)和廾(两手相交)。它的总笔画数是11划。
《峻节》这个词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说文解字》。据记载,它最早出现在《尚书·周书·清角命》中,用来形容周公旦担任太宰时,处理政务准确而严谨。
《峻节》的繁体字形为「峻節」。
在古代,「峻」的写法是「㿙」,「节」的写法是「帝」。
1. 他的峻节使他在家族中赢得了尊重。
2. 政务的处理应该以峻节为准则。
1. 峻厉:形容态度或行为非常严峻。
2. 峻峭:形容地势险峻、陡峭。
1. 严正:表示态度严肃、正直。
2. 刚正:表示品行刚直、不阿谀奉承。
1. 放纵:表示放任自由、缺乏限制。
2. 柔弱:表示软弱无力、不坚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