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一的服装。谓着相同的戎装。语出《左传·僖公五年》:“均服振振。” 陆德明 释文:“均,如字,同也。字书作袀,音同。”《文选·左思〈吴都赋〉》:“六军袀服。” 刘逵 注引《左氏传》曰:“袀服振振。”《吕氏春秋·悔过》:“今袀服回建,左不軾而右之超乘者五百乘。” 高诱 注:“袀,同也。兵服上下无别,故曰袀服。” 陈奇猷 校释:“盖与敌作战,使敌人分辨不出何者为将帅,何者为士卒,将帅与士卒服同一之戎服,故曰袀服。”一说,为黑色戎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左氏传》 晋献公 时童謡曰:‘丙子之晨,龙尾伏辰,袀服振振,取 虢 之旂。’” 颜师古 注:“袀服,黑衣。”后用以泛指戎装,军服。 唐 刘禹锡 《原力》:“斯诚力矣,上之不过夸 胡 人而戏角抵,次之不过倅期门而振袀服。”
“袀服”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具体释义如下:
统一戎装
指军队上下穿着式样、颜色完全相同的军服。这一设计目的是为了让敌方无法区分将帅与普通士兵,从而提升作战隐蔽性。如《吕氏春秋》记载:“袀服回建,左不轼”,高诱注释强调“兵服上下无别”。
黑色军服说
另一说认为“袀服”特指黑色戎装。如《汉书·五行志》颜师古注:“袀服,黑衣也”。
《左传》与《吕氏春秋》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五年》“均服振振”(“均”通“袀”),指整齐划一的军容。而《吕氏春秋》进一步解释其功能为混淆敌我识别。
《文选》与《广韵》
左思《吴都赋》提到“六军袀服”,指全军统一着装;《广韵》则直接将其定义为“戎衣”(战袍)。
“袀服”的核心内涵是军队服装的同一性,具体颜色存在学术争议,需结合文献语境分析。如需更详细的古籍例证,可参考《左传》《汉书》等原始文献。
袀服(jūn fú)是一个汉字词汇,拆分部首为衣(衣服的意思)和军(军队的意思),共有9个笔画。这个词源自于古代的军事制服,意为军装或军服。在繁体字中,袀服的写法为軍服。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袀服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由“裀”和“服”两个字组成。这是因为古代的文字演变过程中,字形出现了一些调整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袀服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与袀服相关的词汇:
以下是一些与袀服相反或相近的词汇:
总之,袀服是指古代军队所穿着的军装或军服,具有庄重和威严的特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