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斋戒沐浴,选择吉日。语出《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 朱熹 集传:“吉,言諏日择士之善;蠲,言斋戒涤濯之洁。” 唐 王延昌 《河渎神灵源公祠庙碑》:“每蠲吉歷选,自郊徂宫,奠于堂户之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重贬》:“蒙旨安置,蠲吉起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稚》:“不必蠲吉,今日便佳,即可唤壻来拜堂也。”
“蠲吉”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典文献和传统用法来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蠲吉”指通过斋戒沐浴、选择吉日来准备重要仪式或活动。其中:
该词源自《诗经·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朱熹注释为:“吉,择日;蠲,斋戒。”
延伸用法
在古代文献中,“蠲吉”多用于描述祭祀、祈福等庄重场合,如唐代王延昌《河渎神灵源公祠庙碑》中记载“每蠲吉歷选”,指通过洁净身心并择定吉日进行仪式。
部分现代解释将“蠲吉”引申为“免除灾祸,带来吉祥”(如),但这属于望文生义的误读。根据古典文献和权威注解,该词核心仍围绕斋戒择日的仪式性行为。
“蠲吉”是古代礼仪中的特定术语,强调通过身心洁净与选择吉日表达对神灵或重大事件的敬畏。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诗经》及朱熹集注等经典文献。
蠲吉(juān jí)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宽恕、免除灾祸。
《蠲吉》这个词的左边部首是“虍”(hū),右边部首是“口”(kǒu)。
《蠲吉》这个词总共有14个笔画。
《蠲吉》最早出现在《尚书·大禹谟》中,意为“豁免罪过,除灾免祸”。
蠲的繁体字是「蠲」,吉的繁体字是「吉」。
在古代,蠲字的写法有些变化。旧时蠲字是用「䖅」来代替现在的「蠲」,原意是「豁免、除灾免祸」。
1. 希望政府能够蠲吉我们的罚款,减轻一些经济负担。
2. 当事人诚心悔过,请求法官蠲吉其罪,给予宽大处理。
组词:蠲债(juān zhài,把债务减免)、蠲灾(juān zāi,减轻或消除灾害)。
近义词:宽恕、赦免。
反义词:追究、追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