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畏服。《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自 膺 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
“惧服”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惧服”指因畏惧而服从,即“畏服”。该词由“惧”(害怕)和“服”(服从)组成,强调因威慑或恐惧而产生的顺从态度。
源自《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
翻译:李膺到边境后,敌人听闻他的威名便因惧怕而臣服,主动归还此前掠夺的百姓。
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惧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语境,描述因威慑力产生的服从行为。例如:“他的威严令众人惧服。”
可替换为“畏服”“慑服”等词,均含因恐惧而顺从之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3)。
《惧服》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两个基本义项:
1. 害怕、畏惧,对某种人、事物感到胆怯或敬畏。
2. 服从、顺从,对某人或某种权威表示敬仰或顺从。
《惧服》的部首是心字旁(心),由左侧的心字底部组成。它的拼音是 jù(ㄐㄩˋ)。
《惧服》的总笔画数为11画,其中心字旁占3画,而剩下的8画是由字身的其他部分组成。
《惧服》一词的来源纯属猜测,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根据相关学者的推测,它可能是在古代文献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惧服》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懼服」。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惧」的形状略有不同。其形状为一个心字旁加上两横勾,上方有一点,下方再加一横画。
「服」在古代写法中,字形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它的形状为上方有一个点,下方为三个竖笔画,中间画一个横画。
1. 他对高楼大厦感到胆怯,不敢上去——他对高楼大厦感到《惧服》。
2. 在领导的带领下,大家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畏,都对他《惧服》。
相关的组词有:害怕、畏惧、敬畏等。
与《惧服》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畏惧、胆怯、敬畏等。
与《惧服》意思相反的词语有:勇敢、无畏、不屈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