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末光的意思、末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末光的解释

(1).馀辉。《史记·萧相国世家论》:“及 汉 兴,依日月之末光, 何 谨守管籥,因民之疾(奉) 秦 法,顺流与之更始。” 晋 陆机 《乐府诗》之十七:“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公含天地之间气,依日月之末光,能备九德,兼资百行。” 明 张居正 《答上师相徐存斋》:“老师手扶日月,照临寰宇,沉机密谋,相与图议於帷幄者,不肖一人而已。既而获被末光,滥蒙援拔,不肖亦自以为不世之遇。”

(2).比喻馀威。《北齐书·贺拔允等传论》:“ 韩贤 等及闻义举,竞趣戎行,凭附末光,申其志力,化为公侯,固其宜矣。”

(3).微光。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冀以尘露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清 孔广森 《谢人代撰诗札》:“輒復乞餘润於悬河,分末光於凿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末光是汉语中具有多层意蕴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末"指物体的末端或残余部分,"光"指光线或光辉,组合后本义指微弱的光线或残余的光芒。《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馀辉",例如夕阳西下时天际残留的霞光。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训诂为"光之微者",强调其与强光的对比性特征。

二、引申义项 在古籍中常引申为两种抽象含义:其一指承袭前人的德泽,如《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载"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然耳欲因赵之末光以明主之义",此处以光线的延续性比喻前辈功业的荫庇;其二指谦称自身微薄的力量,清代钱谦益《答王于一秀才论文书》中"敢以古文为鹄,欲仆溯末光而共至乎",即以微弱之光喻指有限的能力。

三、近义辨析 需注意与"余光"的语义差异:二者均可指微弱光线,但"末光"更强调时间维度的终末性,如《现代汉语词典》引《淮南子》"日出旸谷,入于虞渊,莫知其动,须臾之间,俛人之颈,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皆欲学治人,急其末而缓其本"中的时空终末意象;而"余光"侧重空间维度的边缘性,如成语"余光分人"指分享边际资源。

(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读书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末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结合古籍用例及现代释义综合说明:

  1. 馀辉/微弱光线
    指太阳将落或初升时的微弱光线,常比喻事物接近尾声或初始状态。如《史记·萧相国世家论》提到“依日月之末光”,陆机诗中“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均以光线暗喻时间或境遇的尾声。

  2. 比喻馀威
    引申为前人遗留的影响力或权威。例如《北齐书》中“凭附末光,申其志力”,指借助前人威望实现抱负。

  3. 微光
    直接描述物理层面的微弱光亮。曹植《求自试表》以“萤烛末光”自谦贡献微小,清代纳兰性德诗句“身向咸池榜末光”则描绘实际微光场景。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既可写实(如描绘黄昏微光),也可比喻(如形容影响力衰减或事物尾声)。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古典作品引用或特定修辞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阿磕绰白匪剥运北方方言本刑成绩弛刑徒齿召翠凤村歌鬌紒番瓜飞镖奉法丰末傀俄汉大心实阖庐花台胡吹海摔阍寺兼赋骄臣禁廷恳央苦口裤头雷蛰潋潋敛刃陵坟苓通漏孔抡眉竖目驴皮胶旅托慢舞馁匮朋友们喷水仆竖輤裧凄惨切愕请和青李书琼报似水流年霜典锁闱太宰醰渥天雄土坪汪踦卫国文官果五沃险辟夕拜斜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