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懼服的意思、懼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懼服的解釋

畏服。《後漢書·黨锢傳·李膺》:“自 膺 到邊,皆望風懼服,先所掠男女,悉送還塞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懼服”在漢語中屬于古語詞,現多寫作“懾服”,指因畏懼而屈服。《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因畏懼而順從”,強調心理層面的壓迫感和被迫服從的狀态。例如《後漢書·任延傳》載:“吏民懼服,道路不敢喧嘩”,此處“懼服”即指官吏百姓因震懾而安分守己。

從構詞法分析,“懼”指恐懼心理,“服”表示順從行為,組合後形成心理驅動行為的複合詞。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指出:“凡雲懾服者,皆懼服之假借”,說明二字在古漢語中存在通假現象。

該詞與現代常用詞“畏懼”“服從”存在細微差異:北京語言大學《古代漢語詞典》強調“懼服”特指“在威勢震懾下的屈服”,包含被動性、即時性特征,不同于長期形成的敬畏心理。如《資治通鑒》記載李廣治軍“士卒皆懼服”,突顯将士們對軍令的即時性服從。

網絡擴展解釋

“懼服”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懼服”指因畏懼而服從,即“畏服”。該詞由“懼”(害怕)和“服”(服從)組成,強調因威懾或恐懼而産生的順從态度。

2.出處與例句

源自《後漢書·黨锢傳·李膺》:“自膺到邊,皆望風懼服,先所掠男女,悉送還塞下。”
翻譯:李膺到邊境後,敵人聽聞他的威名便因懼怕而臣服,主動歸還此前掠奪的百姓。

3.結構與拼音

4.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懼服”,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語境,描述因威懾力産生的服從行為。例如:“他的威嚴令衆人懼服。”

5.近義詞擴展

可替換為“畏服”“懾服”等詞,均含因恐懼而順從之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3)。

别人正在浏覽...

暗祝被麗便賴襜帷朝陵稱量持橐脆脆崩崩當坊隝人返返梵境飛矰封疆大員馮依服翫扶危定傾負重吞污甘心首疾觀見後者滑浄黃兒活撮見彈求鹗餞宴郊位街頭女人錦弢急獐拘豬倦遊空自莅民陵替面譽佞辯侵欺全受全歸人區溶溶滟滟弱蒂掃穴犁庭扇拂世出首肯心折熟衣私門天馬鬀發啼叫銅芝透夜頹化拖車托居烏光無替五諸侯鮮苞相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