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蜩的意思、马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蜩的解释

蝉之一种。即蚱蝉。《尔雅·释虫》:“蝒,马蜩。” 郭璞 注:“蜩中最大者为马蜩。” 清 恽敬 《释蟪蛄》:“蜩蜋、蜩螗、蜩蝒、马蜩,皆夏蝉也……自其大言之曰马。”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蚱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马蜩是汉语中对蝉科昆虫的一类古称,专指体型较大的蝉种。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蜩”为蝉的统称,“马”在此作形容词前缀,表“形体较大”之意。这一名称源于古代方言对蝉类生物的细分,《尔雅·释虫》记载:“蜩,……大而黑者谓之马蜩”,可见其体色特征。

从生物学特征分析,马蜩多指蚱蝉属(Cryptotympana)昆虫,成虫体长可达5厘米,翅展约12厘米,头部宽大且复眼突出,符合古籍中“黑而大”的描述。其鸣声响亮,常见于夏季林间,《诗经·豳风·七月》中“五月鸣蜩”即描述了此类昆虫的生态习性。

在方言使用层面,《方言》第十一卷明确记载:“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间谓之螂蜩,秦晋之间谓之马蜩”,印证该词具有地域性指代差异。现代昆虫学研究中,蚱蝉的拉丁学名_Cryptotympana atrata_仍保留着与古称对应的分类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马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生物学和文学比喻两个角度理解:

  1. 生物学定义
    马蜩是蝉的一种,即蚱蝉,属于体型较大的蝉类。根据《尔雅·释虫》记载,“蝒,马蜩”,郭璞注“蜩中最大者为马蜩”。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将其归类为夏蝉,描述其体型特征。

  2. 文学比喻意义
    成语“马蜩”由“马”(象征勇猛)和“蜩”(小昆虫)组成,比喻才能或品行超越常人。例如形容某人在某领域表现卓越,如同“大蝉”般突出于同类。这种用法常见于古典文献中对杰出人物的赞誉。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古籍或特定文学语境中。

别人正在浏览...

颁正便黠从伯稻饭道隅东道度纪恶歆歆额溢方筴飞丁赋缗跗蹋高挥篝衣横天见爱嘉锡计辰尽光旌帷九过挤压开揭口沉口角春风扩散苦涩力均势敌癃痹马扁麻起枚速马工眇蹇谬悮母临窃统清修庆削榷赋趋前退后僧榻煞绳试守示像蔬饭顺下説话之间树神搜访遂贤孙谋唐圃天爵天泉晚些危邦微波粼粼霞英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