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缕玉衣的意思、金缕玉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缕玉衣的解释

[jade burial suit] 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按死者等级分为金缕、银镂、铜缕。1968年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详细解释

玉衣的一种。用金缕编成, 汉 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用为殓服。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三种玉衣在考古工作中都有发现。 河北 满城 汉 中山靖王 刘胜 夫妇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缕玉衣是汉代帝王及高级贵族殓葬时使用的特制殓服,由玉石片和金丝编缀而成,象征着墓主人的尊贵身份与对永生的追求。其核心特征与历史文化内涵如下:

一、形制与工艺

  1. 材质结构

    以数千片长方形、方形、梯形等形状的玉片(常见为和田青玉、碧玉)拼缀成人体形状,玉片四角穿孔,用纯金丝线编结固定,形成覆盖全身的"玉匣"。以河北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为例,刘胜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工艺繁复精密。

  2. 等级制度

    汉代严格规定玉衣使用等级:《后汉书·礼仪志》载"皇帝玉衣用金缕,诸侯王、列侯用银缕,大贵人用铜缕"。金缕为最高规格,仅限帝王及特许宗室成员使用,体现礼制森严。

二、文化象征

  1. 永生信仰

    玉在汉代被视为"山岳精英",具防腐通灵之力。《淮南子》称"玉润而不污,是仁而至清洁也",古人相信玉衣可护魄不朽,助死者升仙。这一观念源于先秦"玉殓葬"传统,如《周礼》载"疏璧琮以敛尸"。

  2. **权力标识

    金缕玉衣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化体现。其制作需经皇室特许,由"东园匠"(汉代少府属官)督造,耗费人力逾万工时,折射出汉代手工业与等级制度的紧密结合。

三、考古实证

现存最完整的金缕玉衣出土于河北满城汉墓(1968年),现藏河北博物院。其结构分头罩、上衣、手套、裤筒、鞋履五部分,玉片排列符合人体解剖特征,印证《西京杂记》所载"武帝匣皆镂为蛟龙鸾凤龟麟之象,谓之蛟龙玉匣"的记载。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0年。
  2. 班固《后汉书·礼仪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卢兆荫:《玉振金声:玉器·金银器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

网络扩展解释

金缕玉衣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及高级贵族专用的丧葬殓服,又称“玉匣”“玉柙”,其外观与人体形状一致,由玉片和金丝编缀而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功能

金缕玉衣是汉代最高规格的丧葬殓服,主要用于保持尸骨不朽。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其置于人体九窍可防止精气外泄,追求来世再生。按等级分为金缕(皇帝及近臣)、银缕(诸侯)、铜缕(贵族)三种。

二、形制与工艺

三、等级象征与文化内涵

玉衣的材质直接反映身份等级,仅有帝王和高级贵族有权使用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用银缕或铜缕。这种制度强化了社会阶层观念,同时融合了汉代人对永生和死后世界的信仰。

四、考古发现与历史价值

最著名的实物出土于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两套玉衣各由2000多片玉片组成,保存完整,现藏于河北博物院。这些发现为研究汉代丧葬制度、玉器工艺和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提示:若需了解其他出土案例(如河南永城僖山汉墓等),可查看、4、6的来源扩展。

别人正在浏览...

阿修罗报导编审部元彩斿沧渊搀扶春泽大年三十箪食倒掖气點蠟幔第二信号系统鼎食鸣锺动物园跺泥烦悖棼橹傅合罦罝更造个人数字助理果决海鳅横幅毁方箭不虚发将官简僻剪叶掎裳连袂禁藏贶赠连曡猎头领诺遴难龙画竿妙舞撵逐蚍蜉撼树切辞秦椒鹊醆曲肱趋行曲颐上宪善言暖于布帛赡知梢信生币生花笔拓印帖服瀇瀁王子晋象阙弦矢谢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