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下四方神明之象。木制,方四尺,设六色六玉。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会盟或天子祭祀时所置。《仪礼·觐礼》:“诸侯覲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 郑玄 注:“方明者,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 贾公彦 疏:“谓合木为上下四方,故名方;此则神明之象,故名明。此 郑 解得名方明神之义也。” 胡培翚 正义:“方明,以方四尺之木为之,上下四方,共有六面。设六色者,每面各设一色,以象其神。设六玉者,每面各设一玉,以为之饰。”《汉书·律历志下》:“ 商 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故《书序》曰:‘ 成汤 既没, 太甲 元年,使 伊尹 作《伊训》。’《伊训》篇曰:‘惟 太甲 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 伊尹 祀于先王,诞资有牧方明。’言虽有 成汤 、 太丁 、 外丙 之服,以冬至越茀祀先王于方明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岁也。”
(2).传说中人名。
“方明”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其核心含义均与古代礼制或文化相关:
形制与象征
方明是木制正方体,边长四尺,象征上下四方神明(即天地六合)。其六面分别涂有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深蓝)、下黄,并装饰六种玉器: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
用途与背景
主要用于诸侯朝见天子、会盟或天子祭祀的场合,作为神明降临的象征物。《仪礼·觐礼》记载,诸侯觐见时需筑坛,并将方明置于坛上,以示对神明的敬畏。
传说人物
部分文献提及“方明”为古代传说人物,但具体事迹不详。
现代人物
当代著名播音员崔明德(艺名方明),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任,但此释义与词语本身的古义无关,属于特定领域的人名。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仪礼》《汉书》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