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决配的意思、决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决配的解释

亦作“决配”。判处流放之刑。《唐律疏议·断狱·断罪应决配而收赎》:“诸断罪应决配之而听收赎,应收赎而决配之,若应官当而不以官当及不应官当而以官当者,各依本罪,减故、失一等。”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若有敢科配搔扰者,命官窜责,吏人决配,委监司按察。”《宋史·刑法志一》:“自今凡言处断、重断、极断、决配、朝典之类,未得论决,具狱以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决配"为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历史语境两个维度解析:

一、词义溯源 "决"取《说文解字》"决,行流也"之本义,引申为判决、决定;"配"据《康熙字典》载"配,合也",含匹配、分配之意。二字组合形成法律与礼制双重语境下的特殊概念。

二、专业释义体系

  1. 刑名术语(《大明律·刑律》) 指经司法裁决后的流放发配,如"凡官吏犯赃,决配烟瘴地面"。此用法常见于宋元法典,体现古代"五刑"制度中的流刑执行程序。

  2. 婚姻制度(《仪礼注疏》) 特指宗法社会中的婚配裁决,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乃可决配"。强调家族权威对婚姻关系的决定性作用,多见于族谱文献记载。

三、语用演变 该词自唐代始见于公文,宋代刑典使用频率达顶峰,明清时期逐渐被"流放""指婚"等白话词汇替代。现代汉语保留于特定历史文献及方志研究中,如《中国法制史考据》载有典型案例分析。

四、权威参考 本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第3卷释义,并参校《历代刑法考》(沈家本著)中相关司法案例。语料来源涵盖《宋刑统》《名公书判清明集》等古籍善本影印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决配”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差异较大的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1. 法律术语(主要含义) 指古代司法中的流放刑罚,即对犯人实施杖刑后发配至边远地区服劳役()。该制度在唐宋时期有明确记载:

    • 唐代:《唐律疏议》规定重犯流刑者需“决杖,于配所役三年”;
    • 宋代:宋太祖诏令盗窃犯“决脊杖二十,配役三年”。
  2. 婚姻相关(次要含义) 极少数文献(如)将其解释为“男女自主决定婚配”,强调自由选择的配偶关系,但此用法缺乏广泛史料佐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特定方言用法。

辨析建议:在历史文献或法律文本中,“决配”通常指流放刑罚;若涉及婚姻含义,需结合上下文或进一步考证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白薠谤诵薄片表里相依比例税搏激查扣谗搆朝飨醋海翠菅道听耳食典度点鬼録典质递战多方面饵糕烦乱奉役分境妇仪刚肠高步通衢勾栏光精鼓箭国涂寒乞儿猾长画栋雕梁黄棘黄鼠狼胡谈减约介景蹶然俊鸟揩油水抗横龙香命令式沐恩捻诀牛铎潘果千古独步迁人萨那罕神学侍渔睟容遂亡退婴退座宛冯万年无疆彣彰物外人无知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