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決配的意思、決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決配的解釋

亦作“決配”。判處流放之刑。《唐律疏議·斷獄·斷罪應決配而收贖》:“諸斷罪應決配之而聽收贖,應收贖而決配之,若應官當而不以官當及不應官當而以官當者,各依本罪,減故、失一等。” 宋 李綱 《建炎進退志總叙下之上》:“若有敢科配搔擾者,命官竄責,吏人決配,委監司按察。”《宋史·刑法志一》:“自今凡言處斷、重斷、極斷、決配、朝典之類,未得論決,具獄以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決配”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差異較大的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1. 法律術語(主要含義) 指古代司法中的流放刑罰,即對犯人實施杖刑後發配至邊遠地區服勞役()。該制度在唐宋時期有明确記載:

    • 唐代:《唐律疏議》規定重犯流刑者需“決杖,于配所役三年”;
    • 宋代:宋太祖诏令盜竊犯“決脊杖二十,配役三年”。
  2. 婚姻相關(次要含義) 極少數文獻(如)将其解釋為“男女自主決定婚配”,強調自由選擇的配偶關系,但此用法缺乏廣泛史料佐證,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特定方言用法。

辨析建議:在曆史文獻或法律文本中,“決配”通常指流放刑罰;若涉及婚姻含義,需結合上下文或進一步考證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決配的意思

《決配》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确定婚配"的意思。通常用來描述兩個人确定結婚、配偶關系的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決配》的拆分部首是"冫"和"攵",其中"冫"是冰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11。

來源

《決配》來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最早的形态是由"冫"和"攵"組合而成的,分别表示冰和奏樂。"冫"象征結冰般的冷靜,而"攵"表示奏樂時伴隨的動作。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現代漢字的樣子,表示确定婚配的意思。

繁體

《決配》的繁體字是「決配」。繁體字在傳統的漢字書寫中仍然被使用,尤其在港澳台地區和一些華人社區中常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決配》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不同時代的演變,其中的部首和筆畫可能會有細微的差别。然而,隨着漢字的規範化,現代寫法逐漸統一,并且廣為使用。

例句

1. 他們終于決定決配了,準備步入婚姻的殿堂。

2. 她接受了他的求婚,兩人決定決配成為一對夫妻。

組詞

決定、配偶、配對、婚姻、配合、配備。

近義詞

确定婚姻、締結婚約、成婚、結合。

反義詞

分離、離婚、解除婚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