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唐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玉台新咏》已载有《古绝句》。唐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3.犹断句。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 唐 ,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玉台新咏》已载有《古绝句》。 唐 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
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 宋 王溥 《唐会要·选部下》:“﹝ 开元 ﹞十六年十二月,国子祭酒 杨瑒 奏:‘今之举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自今以后,考试者尽帖平文,以存大典。’”
3.犹断句。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朱子语类》卷五二:“ 伊川 以‘至大至刚以直’为絶句,如何?”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当於‘心’字絶句。”
絶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主要分为以下方面:
绝句是一种四行短诗,每句五言(五绝)或七言(七绝),也有六言形式但较少见。其特点是语言凝练、意境完整,常见于唐诗创作。
需注意:权威资料中关于绝句的押韵规则、历史脉络等核心内容主要来自、2、4,而日语特殊用法和考试术语属于补充信息。
《絶句》(jié j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由“结”和“句”两个汉字组成。
“絶”的拆分部首是“糸”和“口”,共有11个笔画; “句”的拆分部首是“口”,共有5个笔画。
《絶句》一词源自古代中国文学,特指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属于五言绝句。这种诗歌形式要求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这个词语在古代常用于形容一首四句五言诗。
在繁体字中,「絶」的写法是「絕」,而「句」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以「絶句」为例,「絶」字古时候的写法是䖒+糸,「句」字的古代写法是 几+肉(示教部+句字部)。
例句:
1. 他当时的心情如此激动,不禁吟咏了一首名为《絶句》的诗。
2. 这首《絶句》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象。
组词:
1. 絶艳(jié yàn):形容十分美丽出众。
2. 絶对(jié duì):表示完全不可变更,没有例外。
3. 绝唱(jié chàng):指一首出色的、被公认为最好的音乐作品。
近义词:
1. 四行诗:形式和《絶句》相似的四句诗。
2. 短歌:指诗歌形式中节奏短促、表述简洁、抒发感情的一种形式。
反义词:
1. 长诗:指由很多行组成的诗歌。
2. 完整诗:指诗歌有完整意义,不被截断或省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