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谛的意思、俗谛的详细解释
俗谛的解释
(1).佛教语。佛教依照事物的现象而阐发的浅明而易为世人所理解的道理。又称“世谛”、“世俗谛”,与“真諦”相对。 唐 李邕 《海州大云寺禅院碑》:“曾近俗諦,或乘法流。” 明 宋濂 《重塐释迦文佛卧像碑铭》:“本则真諦,迹则俗諦。真俗混融,皆不思议之事,乌可以异观哉?”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所谓二谛,一是俗谛,二是真谛。”
(2).引申指浅陋的道理。 吴骞 辑《扶风传信录》附录引 清 王士禛 《居易录》:“闻座客方谈《易》, 采苹 笑曰:‘诸君所説,皆俗諦耳。’”
词语分解
- 俗的解释 俗 ú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 谛的解释 谛 (諦) ì 仔细:谛听。谛视。谛观。谛思。 道理:真谛。妙谛。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俗谛(sú dì)是佛教术语中的重要概念,指世俗认知中的真理,与“真谛”(胜义谛)相对,共同构成佛教“二谛”理论的核心框架。以下从汉语词典及佛学角度解析其含义:
一、字义解析
- 俗
- 本义指社会习俗、大众认知。《说文解字》释为“习也”,引申为世间、凡俗。
- 在佛教语境中,指基于感官经验与逻辑推演的世俗世界。
- 谛
- 原意为真实不虚之理。《说文解字》注“审也”,佛经中特指对真理的洞察(如“四圣谛”)。
- 俗谛即世俗层面公认的真理。
二、佛教哲学定义
俗谛指世间普遍接受的相对真理,包括:
- 现象界的规律:如因果法则、物理现象(如“水能解渴”);
- 社会共识:伦理规范、语言概念(如“桌子”的名称与功用);
- 方便教化:佛陀为引导众生而权宜设立的教义(如“善恶有报”)。
权威出处: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定义俗谛为“凡俗所知之理”,强调其“依世间常识而立,为真谛之基础”。
《成实论》卷十一阐明:“诸佛依二谛说法,俗谛明现象,真谛显空性。”
三、与真谛的辩证关系
佛教强调二谛相辅相成:
- 俗谛是阶梯:借世俗真理引导众生领悟更高智慧(如《中论》“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 真谛是本质:超越言语概念,直指缘起性空(如《大智度论》“诸法实相是真谛”)。
- 现代诠释:圣严法师在《佛学入门》中指出,俗谛是“世间知识的真实性”,真谛则是“超越知识的终极真实”。
四、汉语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0卷释:
“俗谛:佛教语。指世俗人所认识的真理,与‘真谛’相对。……如认为事物实有、因果不虚等。”
五、学术参考文献
- 佛典原典
- 《中论·观四谛品》(龙树著):系统论述二谛思想。
- 《大乘玄论》(吉藏撰):详释二谛的哲学辩证。
- 现代研究
- 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分析二谛在印度佛教中的演变。
- 印顺《中观今论》:阐释中观学派对俗谛的定位。
俗谛作为佛教认识论的关键概念,既是理解世间现象的工具,亦是通向究竟真理的桥梁。其价值在于平衡现实与超越性,为修行者提供循序渐进的智慧路径。
网络扩展解释
“俗谛”是佛教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与“真谛”共同构成“二谛”理论,主要含义如下:
1.基本定义
俗谛(又称“世谛”“世俗谛”)指佛教依照事物的表象和世俗经验所阐发的道理,是普通人能理解的相对真理。例如,世间认为存在的生灭、因果等现象,均属于俗谛范畴。
2.与真谛的关系
- 对立统一:俗谛与真谛(绝对真理)相对。俗谛描述现象层面的“有”,而真谛揭示本质层面的“空”。
- 互为依存:二者不可分割,需通过俗谛的“有”引导众生理解真谛的“空”,最终体认非空非有的中道实相。
3.佛教哲学意义
- 教化功能:佛陀依俗谛说法,通过世俗语言引导众生破除执念,如《中论》所述“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
- 破执显真:俗谛是权宜之教,旨在扫除对“有”和“空”的片面执着,最终指向超越二边的中道。
4.宗派解释差异
- 小乘观点:毗昙宗认为俗谛指现象(如五阴、十二入),真谛指四圣谛等理法。
- 中观学派:三论宗提出三重二谛,如第一重以“有”为俗、“空”为真,第二重则空有皆俗,非空非有方为真,以此层层破除执著。
5.引申含义
在世俗语境中,“俗谛”也可泛指浅显的道理或常言俗语,但这一用法较少见,核心仍属佛教术语。
俗谛是佛教为适应世俗认知而建立的相对真理体系,既是接引众生的方便法门,也是通向终极真理的阶梯。其核心在于通过现象与本质的双重观照,实现智慧的升华。
别人正在浏览...
爱沙尼亚人阿世盗名百马葆宫保证人常远撤废创定纯密辞论打讲大凯澹雅打早風詠赶麪杖藁殡鬼阵瞽聩雇赁行行蛇蚓号躃黑熊横拜荷校花不愣登浑舍兼物燋铜击角歌矜勉举止大方旷远愧恼廉使流演落照米囊花磨牙暮夜金判断词辔策片鳞只甲皮草行敲牛宰马奇才清现曲梁人物日曜日塞拉利昂商问受私四牙子朝上探鱼填户推选推舟于陆武装力量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