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句的意思、絶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句的解釋

1.詩體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稱五絕七字者稱七絕。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韻或用仄韻。絕句有近體絕句和古體絕句兩種。近體絕句始于唐産生于律詩之後蓋截律詩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體絕句實為最簡短之古詩産生于律詩之前《玉台新詠》已載有《古絕句》。唐以後詩人所作古體絕句一般即稱古風。2.指截去上下文的斷句。3.猶斷句。謂根據文意讀斷句逗。

詳細解釋

1.詩體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稱五絕,七字者稱七絕。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韻,或用仄韻。絕句有近體絕句和古體絕句兩種。近體絕句始于 唐 ,産生于律詩之後,蓋截律詩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體絕句實為最簡短之古詩,産生于律詩之前,《玉台新詠》已載有《古絕句》。 唐 以後詩人所作古體絕句一般即稱古風。

2.指截去上下文的斷句。 宋 王溥 《唐會要·選部下》:“﹝ 開元 ﹞十六年十二月,國子祭酒 楊瑒 奏:‘今之舉明經者,主司不詳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試,必取年頭月尾,孤經絶句,自今以後,考試者盡帖平文,以存大典。’”

3.猶斷句。謂根據文意讀斷句逗。《朱子語類》卷五二:“ 伊川 以‘至大至剛以直’為絶句,如何?” 清 俞樾 《群經平議·論語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當於‘心’字絶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絶句(又寫作“絕句”)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固定體裁,指每首詩限定為四句的短詩形式。其核心特征與文學内涵可從以下方面闡釋:

一、定義與句式結構

絶句以四句成篇為根本規範,不依賴題目長短。根據每句字數分為:

  1. 五言絶句:每句五字,共二十字。如王之渙《登鹳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2. 七言絶句:每句七字,共二十八字。如杜牧《江南春》:“千裡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二、格律與聲韻要求

作為近體詩的代表,絶句需遵循嚴格的平仄與押韻規則:

三、曆史源流與發展

  1. 起源六朝:脫胎于漢魏樂府短歌,南朝文人将其提煉為獨立詩體,稱“古絶句”,格律未完全定型。
  2. 成熟于唐:唐代結合永明聲律論,發展出符合平仄規則的“律絶句”,成為與律詩并立的近體詩核心體裁。王昌齡、李白、杜甫等大家推動其藝術巅峰。

四、文學價值與藝術特色

五、代表作家與影響

唐代為絶句創作黃金期: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王力.《漢語詩律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3.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 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 中華書局, 2003.

網絡擴展解釋

絶句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主要分為以下方面:

一、基本定義

絕句是一種四行短詩,每句五言(五絕)或七言(七絕),也有六言形式但較少見。其特點是語言凝練、意境完整,常見于唐詩創作。

二、結構特點

  1. 句式規則:四句為一組,講究平仄對仗,押韻有嚴格規定(平韻或仄韻)。
  2. 獨立意境:每句可獨立成畫,四句組合形成完整意境,如王之渙《登鹳雀樓》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

三、曆史發展

四、其他含義

  1. 語言學概念:指考試中截取經典片段作為題目(如科舉“帖試”)。
  2. 日語借用義:表示“突然語塞”,與詩歌無關。

需注意:權威資料中關于絕句的押韻規則、曆史脈絡等核心内容主要來自、2、4,而日語特殊用法和考試術語屬于補充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白物察覺禅談城陬赤卒出鋒初民鋤剃打倒耽耽亶翔颠撲不磨點綴鳳簪奮躍賦銀顧忌古今圖書集成黑頭公荒子狐塞降年捷報頻傳絶話開口子卡倫考擊兩楷聯網麗漢領洗凜凓流颷栾栌梅臉沒帳得算謀長牌使棄餐棄忽親裡曲盡人情入境三浄掃瞄山栀贍洲善最始初市房歲月不待人啴咺桃腮柳眼腆愧宛足猥佌危迫利誘小鳳團枭鸮瞎子斷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