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體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稱五絕七字者稱七絕。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韻或用仄韻。絕句有近體絕句和古體絕句兩種。近體絕句始于唐産生于律詩之後蓋截律詩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體絕句實為最簡短之古詩産生于律詩之前《玉台新詠》已載有《古絕句》。唐以後詩人所作古體絕句一般即稱古風。2.指截去上下文的斷句。3.猶斷句。謂根據文意讀斷句逗。
1.詩體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稱五絕,七字者稱七絕。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韻,或用仄韻。絕句有近體絕句和古體絕句兩種。近體絕句始于 唐 ,産生于律詩之後,蓋截律詩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體絕句實為最簡短之古詩,産生于律詩之前,《玉台新詠》已載有《古絕句》。 唐 以後詩人所作古體絕句一般即稱古風。
2.指截去上下文的斷句。 宋 王溥 《唐會要·選部下》:“﹝ 開元 ﹞十六年十二月,國子祭酒 楊瑒 奏:‘今之舉明經者,主司不詳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試,必取年頭月尾,孤經絶句,自今以後,考試者盡帖平文,以存大典。’”
3.猶斷句。謂根據文意讀斷句逗。《朱子語類》卷五二:“ 伊川 以‘至大至剛以直’為絶句,如何?” 清 俞樾 《群經平議·論語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當於‘心’字絶句。”
絶句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主要分為以下方面:
絕句是一種四行短詩,每句五言(五絕)或七言(七絕),也有六言形式但較少見。其特點是語言凝練、意境完整,常見于唐詩創作。
需注意:權威資料中關于絕句的押韻規則、曆史脈絡等核心内容主要來自、2、4,而日語特殊用法和考試術語屬于補充信息。
《絶句》(jié j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結”和“句”兩個漢字組成。
“絶”的拆分部首是“糸”和“口”,共有11個筆畫; “句”的拆分部首是“口”,共有5個筆畫。
《絶句》一詞源自古代中國文學,特指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屬于五言絕句。這種詩歌形式要求每首詩由四句組成,每句五個字。這個詞語在古代常用于形容一首四句五言詩。
在繁體字中,「絶」的寫法是「絕」,而「句」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絶句」為例,「絶」字古時候的寫法是䖒+糸,「句」字的古代寫法是 幾+肉(示教部+句字部)。
例句:
1. 他當時的心情如此激動,不禁吟詠了一首名為《絶句》的詩。
2. 這首《絶句》描繪了大自然的壯美景象。
組詞:
1. 絶豔(jié yàn):形容十分美麗出衆。
2. 絶對(jié duì):表示完全不可變更,沒有例外。
3. 絕唱(jié chàng):指一首出色的、被公認為最好的音樂作品。
近義詞:
1. 四行詩:形式和《絶句》相似的四句詩。
2. 短歌:指詩歌形式中節奏短促、表述簡潔、抒發感情的一種形式。
反義詞:
1. 長詩:指由很多行組成的詩歌。
2. 完整詩:指詩歌有完整意義,不被截斷或省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