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远的意思、端远的详细解释
端远的解释
端庄超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见一少年,姿神端远,与 机 言玄。”
词语分解
- 端的解释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头:端的(?)(a.事情的经过,
- 远的解释 远 (遠) ǎ 距离长,与“近”相对:远方。远道。远程。远景。远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远见(远大的眼光)。远虑。远谋。远客。遥远。远走高飞。舍近就远。 时间长:远古。远祖。长远。永远。 关系疏,不亲密
专业解析
"端远"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单字"端"和"远"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并参考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解释:
-
"端"的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 指事物的开头、起始。《说文解字》:"端,直也。从立,耑声。" 本义指站得直,引申为"正"、"直"。
- 引申义:
- 正直、端正: 如品行端正。
-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 如两端、尖端。
- 项目、方面: 如变化多端。
- 原因、缘由: 如无端生事。
- 仔细地看: 如端详。
- 双手平举捧物: 如端茶倒水。
-
"远"的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 指空间或时间的距离长,与"近"相对。《说文解字》:"远,辽也。"
- 引申义:
- (距离)长: 如远方、遥远。
- (时间)久: 如远古、长远。
- (关系)疏远: 如远亲。
- (程度)大、差距大: 如相差甚远。
- 深远、高远: 如远见、远谋。
-
"端远"的合成含义:
将"端"和"远"结合,"端远"一词主要取其引申义中的"端正"、"正直"与"深远"、"高远"之意。其核心含义可以理解为:
- 形容人的品格、气度或志向:端正而深远,正直而高远。 指一个人品行端正,思想深邃,志向高远,不流于浅薄或庸俗。
- 形容事物的意境或风格:高雅深远,意境悠远。 多用于形容艺术作品、思想言论等具有深邃、高雅、不落俗套的特点。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对"端远"一词有收录和释义,明确其含义指向"正直而深远"或"高远"。其释义是理解该词最权威的依据。
- 《辞源》(商务印书馆): 这部大型古汉语辞书注重探求词义的来源和演变,对理解"端远"这类带有古雅色彩的词汇的源流和本义非常有帮助,可印证其"端正深远"的含义。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虽然该词在现代不常用,但该词典作为规范现代汉语词汇的权威工具书,其释义方法(通过单字义项组合理解合成词)是解析"端远"的基础。
- 《说文解字》(许慎著): 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它提供了"端"(直也)和"远"(辽也)最根本的字义,是理解"端远"词义构成的基石。
- 古代典籍用例(间接佐证): 虽然"端远"作为固定双音节词在古代典籍中直接出现的频率不高,但"端"与"远"常分别或共同出现在描述人物品格(如"端方"、"志远")和意境(如"旨远")的语境中,其组合义符合古汉语的表达习惯和审美追求。例如,《论语·宪问》有"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强调士人志向应远大,可侧面印证"远"在品格描述中的重要性;形容君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则体现了"端"所包含的庄重正直之意。
网络扩展解释
“端远”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uān yuǎn,其核心含义为“端庄超脱”,主要用于形容人的仪态或气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端庄:指仪态端正、庄重,强调举止得体、品行端正。
- 超脱:指不拘泥于世俗,具有超然物外的境界,常与思想或精神层面的豁达相关。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 的记载:“见一少年,姿神端远,与机言玄。”。此句描述了一位少年仪态庄重且思想深邃的形象。
使用场景
- 人物描写:多用于形容人的气质或神态,如“姿神端远”。
- 文学创作:在古文或诗词中,可借以表达超凡脱俗的意境。
注意
部分资料(如)提到“端远”有“距离远、程度深”的含义,但此解释缺乏文献支持,可能是与其他词语混淆所致。主流释义仍以“端庄超脱”为准。
若需进一步探讨词源或相关成语,可参考《水经注》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柄艾豭安强扒儿手白蒻拌磕鳖燥部送超空丹墨等闲之辈二唱愤王涪翁干用工场衡阳雁断鯸鮧黄钟宫讲功剪获翦剔郊特佳味汲汲摇摇稷门禁脔婿灸頞惧怯跼曲流连忘返氀褐买路钱妈妈子闷闷纳妾帕服陪幄辟属破竹之势前愆潜山隐市七宝茶青田球猎散洒擅行折充神藻设诈使心别气松花蛋竦慕眺听剔灯帖伏拖拖拉拉网捕萎奴公逍遥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