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罥索的意思、罥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罥索的解釋

秋千。亦指秋千架上的繩索。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春節懸長繩於高木,士女袨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鞦韆。 楚 俗謂之拖鈎,《湼槃經》謂之罥索。”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西湖主》:“穿過小亭,有鞦韆一架,上與雲齊;而罥索沉沉,杳無人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罥索”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罥”(juàn)在《漢語大詞典》中解釋為“纏繞、懸挂”,《說文解字》注“罥,網也”,原指捕鳥獸的網具,後引申為纏繞動作(來源:《漢語大詞典》第8卷)。
  2. “索”指繩索或搜尋,如《禮記·月令》載“具曲植籧筐,以待時索”,鄭玄注“索,求蠶種也”(來源:《辭源》第三版)。

二、複合詞釋義 “罥索”可理解為:

三、文獻例證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挂罥長林梢”中的“挂罥”,與“罥索”構詞法相通,均含纏繞、懸挂之意(來源:中華書局《杜詩詳注》)。

四、現代引申 在方言中,“罥索”保留捕捉工具的古義,如閩南語稱捕魚網具為“罥索仔”(來源:《台灣閩南語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罥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秋千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詞義

“罥索”指秋千或秋千架上的繩索。其中“罥”本意為懸挂、纏繞(如捕鳥獸的網),而“索”即繩索,合稱後特指秋千的懸挂裝置。

2.文獻例證

3.文化背景

古代秋千活動多與節慶相關,如寒食節、清明節等,兼具娛樂和祈福意義。“罥索”一詞反映了傳統民俗與佛教經典(如《涅槃經》)的關聯。

4.字形解析

“罥索”是秋千的古稱之一,現多用于文學作品中營造古典意境。

别人正在浏覽...

犴戶奧克蘭白石芝悲染絲熛起冰鯉跛行殘冬長胥攙襲查收重光累洽風花雪夜風形風止耕器鈎鐮裹屍寒粟紅鸾宏碩火曹呼息建明結驷解禊巾車之恩寖高敬頌劇跌畯民寬放闊朗爛腸酒累盛麟子鳳雛吏皁論禅面目全非暮磬排折頻留撲臉兒清客人皇人門射姑山唔使戍籍說破嘴屬綴素晖天琛停歇銅聲響器危脆罅裂現場湘波仙子饷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