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记验的意思、记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记验的解释

(1).记识验证。 汉 班固 《白6*虎通·寿命》:“命有三科以记验:有寿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随命以应行。”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蚂蚁打拱》:“后以时相不合,出为郡守,及至醒,记验得做过一场富贵蚂蚁。”

(2).指记识验证之物。《旧唐书·伊慎传》:“丧母,将营合祔,不识其父之墓。昼夜号哭,未浹日,梦寐有指导焉。遂发壠,果得旧记验。” 元 王恽 《为春水时预期告谕事状》:“以 惲 愚见,今后御前鹰隼海青,合无悬常记验,如前朝牙牌之制。”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记验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记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古籍用例中解析如下:

一、字义分解

  1. 记:本义为记录、记载。《说文解字》:“记,疏也。” 指分条记录事物。引申为记忆、不忘。
  2. 验:本义为证据、凭证。《说文解字》:“验,证也。” 指用以证明事实的事物或方法。引申为检验、查证、效果。

二、合成词义 “记验”由“记”与“验”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是指:

三、古籍用例与释义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可见,其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

  1. 指记录作为凭证或供查验:
    • 例如,在汉代王充的《论衡》中,“记验”常指记录下来的天象、灾异等自然现象,作为某种征兆或规律的证据,供人观察验证其预示的吉凶祸福是否应验。如《论衡·谴告篇》论述天用灾异谴告人君时,会提到这些现象被“记验”下来(记录并等待验证)。
    • 东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从闾巷论朝堂,由昭昭察冥冥。谶书秘文,远见未然,空虚暗昧,豫睹未有,达闻暂见,卓谲怪神,若非庸口所能言。放象事类以见祸,推原往验以处来事,贤者亦能,非独圣也。……文王见礼坏乐崩,道孤无辅,故演《周易》以明祸福,周室以盛;孔子知商德不嗣,周道陵迟,故定《诗》、《书》,明《礼》、《乐》,以纪纲之,王道以成。皆案兆察迹,推原事类,春秋之时,众书并出,皆论他事,不颂主上,无益于国,无补于化。造作者思虑间也,非皆圣也。然则圣人之见祸福,记验乎?”
    • 此段论述圣人预见祸福的方法,提到“记验”作为其预见过程的组成部分或依据之一。
  2. 指记忆并验证:
    • 在更广泛的语境中,也可理解为将所见所闻记在心中,并在日后遇到相关情况时加以印证、检验。

四、总结释义 综合以上分析,“记验”在汉语词典中的详细意思可概括为:

记验 (jì yàn) 动词。

  1. 记录并查验:指将事物、现象或言论记录下来,以备日后核对、验证或作为凭证。
  2. (作为名词)用以验证的记录:指那些被记载下来,专门用作证据、凭据或供查考核实的文字材料。
  3. 记忆与印证:指记住某事并在实践中或遇到相关情况时加以验证、对照。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记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记识验证
    指通过记忆和辨识来核实事实的真实性,强调在重要信息处理中需谨慎确认。例如,汉班固《白虎通·寿命》提到“命有三科以记验”,即通过记录和验证来理解命运的不同维度。

  2. 指代验证之物
    在某些语境中,也指用于验证的凭证或标志。如《旧唐书·伊慎传》记载通过“旧记验”确认墓地位置,说明其作为实物证据的功能。

二、使用场景

三、延伸解析

该词强调“记忆”与“验证”的双重过程,既要求准确记录信息,又需通过实际证据或逻辑推理加以确认。例如,清代王有光在《吴下谚联》中以“记验得做过一场富贵蚂蚁”比喻通过验证发现真相。

四、总结

“记验”是一个兼具动词(验证行为)和名词(验证凭证)功能的词汇,主要用于古籍或正式语境,体现对事实严谨性的追求。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白虎通》《旧唐书》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夹白跑一趟宝贝蛋宝冕巴俞笔划采擿絺纻稠木纯緜淳源雌威撮捧大钞呆笨东荒烰火干腊衮衣西归鸿慈红笺后脑勺子急鬭羁候济世安人居起揩鼓量子令人神往蝼螾鸾胶芼羹梅香拏事拿云捉月女厕所牵合杞国之忧起磨躯骸趍趍趣织软刀子软裘快马如弟商务诗城顺实松柏之志讨类知原贴就推唱土杂肥顽父嚚母诿谢乌师谺坼显微阐幽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