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坚贞不移的志节。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人事》:“ 宗世林 薄 曹操 为人,不与之交。后 操 作司空,总朝政,问 宗 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以忤旨见疎,位不配德。”
“松柏之志”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内容进行解释:
“松柏之志”指坚贞不移的志节,比喻人拥有如松柏般不畏严寒、经霜不凋的坚定意志。其中,“松柏”象征坚韧与高洁,“志”则强调志向或品格的不可动摇性。
该成语最早见于《世说新语·言语》中的故事:东汉末年,名士宗世林因鄙薄曹操为人,拒绝与其结交。后曹操掌权,问宗世林是否愿交往,宗答“松柏之志犹存”,表明自己志向不改。此典故凸显了成语中“不因权势屈从”的内涵。
“松柏之志”常与“经霜弥茂”连用,强调历经磨难后愈发坚定的品格。松柏在传统文化中代表逆境中的坚守,成语借此赞美不畏挑战、保持气节的精神。
例如:“他虽遭贬谪,却始终秉持松柏之志,潜心著述。” 此句通过成语突出了人物在困境中的坚守。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世说新语》或宋代叶廷珪《海录碎事》。
《松柏之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志向。
拆分部首:木 |氵 |心
笔画数:15
《松柏之志》来源于《宋史·五行志下》记载的叶梦得《立木山志》中,描述南宋末年诗人贺铸的志向之坚定。繁体字为「松柏之志」。
古时候的写法为「松柏之志」。
他立下了松柏之志,决心要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志、志向、志气、志愿、志士
坚定不移、有决心、意志坚定、毅然决然
动摇不定、犹豫不决、无志气、泄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