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躯壳;身体。 宋 苏舜钦 《送韩三子华还家》诗:“奈何此躯骸,未免混世俗。” 清 李渔 《凤求凰·画策》:“神虽王,躯骸无病心多恙。”
“躯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ū hái,其核心含义指躯壳或身体,具体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引用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注解。
躯骸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指代人或动物的尸体。躯骸的字义包括身体和骨骼,形容死亡后的遗体。
躯骸的构成部首和笔画:
躯:部首为身(shēn),总计7个笔画。
骸:部首为骨(gǔ),总计11个笔画。
躯骸的来源:
躯骸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中,相传为战国时期庄子所创造。源于古人对人体骸骨的形象描述。在古代文学中,躯骸常被用来描绘死亡、离别、悲伤等主题。
躯骸的繁体写法为「軀骸」,在台湾、香港等地仍然使用较多。
古时候躯骸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文献中,躯骸的写法有一些变体。有的文献中使用「枸骸」来表示躯骸,「枸」和「骸」分别代表身体和骨骼。
躯骸的例句:
1. 遗憾的是,我们只能看到他残留的躯骸,无法再听到他的声音。
2. 他的躯骸被埋葬在这片土地上,永远伴随着他曾经热爱的大自然。
躯骸的组词:
躯体、躯干、遗躯等。
躯骸的近义词:
遗体、尸体、尸首。
躯骸的反义词:
活体、生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