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苴竿牍的意思、苞苴竿牍的详细解释
苞苴竿牍的解释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词语分解
- 苞苴的解释 .苞,通“ 包 ”。即蒲包。用苇或茅编织成的包裹鱼肉之类食品的用具。《礼记·少仪》:“笏、书、脩、苞苴……其执之,皆尚左手。” 郑玄 注:“谓编束萑苇以裹鱼肉也。”《礼记·曲礼上》:“凡以弓剑苞苴簞笥
- 牍的解释 牍 (牘) ú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牍(公文)。尺牍(书信)。案牍。 古代乐器名。 笔画数:; 部首:片;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苞苴竿牍”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āo jū gān dú,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1.基本释义
“苞苴”指蒲包包裹的礼物,后引申为贿赂;“竿牍”为竹简制成的书信,特指请托信。成语整体指携带礼物和书信去行贿请托,含贬义,常用于描述通过财物疏通关系的行为。
2.出处与背景
源自《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意为普通人的智巧局限于送礼请托之事,反映了庄子对世俗功利行为的批判。
3.结构与用法
- 结构:联合式成语(“苞苴”与“竿牍”并列)。
- 用法:作宾语,多用于书面语,如“官场中苞苴竿牍之风屡禁不止”。
- 繁体:苞苴竿牘。
4.应用场景
常用于批评贿赂、走后门等不正当行为,或用于历史、文学作品中描述腐败现象。例如:“古代科考舞弊案中,苞苴竿牍之事屡见不鲜。”
以上内容综合了《汉典》、百度百科及古籍解析等权威来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庄子》原文或相关语言学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苞苴竿牍》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指代“密实的竹子和纸墨”。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部首:⺮(竹字旁)
笔画:苞(8画)、苴(8画)、竿(8画)、牍(14画)
《苞苴竿牍》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形容书写的文章很多,密密麻麻。在繁体中,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一致。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相比有所不同,但《苞苴竿牍》这个词的写法基本保持不变。
以下是一个例句:
这份文件夹里,收藏了许多苞苴竿牍之作。
在组词方面,可以构成类似于“苞苴”和“竿牍”的词语,如:
组词:“苞苴”:苞苴之地(远离尘嚣的地方)、苞苴之书(密密麻麻的书籍)
组词:“竿牍”:竿牍之交(书友)、竿牍之才(文字才能)
在近义词方面,可以用来代替《苞苴竿牍》的词语有:
密实的竹子和纸墨、纸黑墨绿、多才多艺的文字
关于反义词,由于《苞苴竿牍》是形容书写的文章很多,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可以表达相反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无常表决权憯断蚕盐初末宕延淡易碘酒颠张彫弓滴答抵忌睇目杜陵野老峨然方当非昔是今附讬耕织图顾怪好学不倦合数烘然旧因巨然空舍清野论调鹿皮巾庐伍门齿鸣高能刑飘布齐技绮钱热忽忽日章社会风气沈静深郁势峯蝨蚁寿酒四称四顾澌亡飧泄锁墩所谓田产天咎涕泗交颐同等学历同心断金偷耳惟利是逐渥眷握沐雾沉沉邪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