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伏膺的意思、伏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伏膺的解释

(1).服膺。伏,通“ 服 ”。谓倾心,钦慕。《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 许 ( 许询 )?’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 许 将北面矣。’”《世说新语·品藻》作“服膺”。 宋 沉辽 《赠清道》诗:“当时二子最名盛,至今学者皆伏膺。”

(2).服膺。伏,通“ 服 ”。指信服;归心。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伏膺空有之説,博综兼忘之书。”《隋书·后妃传·炀帝萧皇后》:“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於经史。”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并序》:“苟非圣人生,至道著,又安肯伏膺稽顙而自至於天闕邪!”

(3).服膺。伏,通“ 服 ”。谓从学,师事。《魏书·儒林传·徐遵明》:“师事 张吾贵 , 吾贵 门徒甚盛, 遵明 伏膺数月,乃私谓其友人曰:‘ 张生 名高而义无检格,凡所讲説,不愜吾心,请更从师。’”《南史·刘瓛传》:“ 梁武帝 少时尝经伏膺,乃 天监 元年下詔为 瓛 立碑,諡曰 贞简先生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唐 义山 、 香山 、 牧之 、 昌黎 ,同学 杜 者,今其诗集,都是别树一旗; 杜 所伏膺者, 庾 、 鲍 两家,而集中亦絶不相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伏膺”是汉语中的书面用词,读音为fú yīng,具有以下含义:

一、基本释义 指内心信服并牢记不忘,强调对道理、学问的深刻认同与持久践行。此词常见于典籍中,如《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后汉书·班固传》“服膺六艺”等。

二、词义辨析

  1. 本义角度:“伏”通“服”,表示信服;“膺”指胸膛,引申为内心。
  2. 与“服膺”的关系:二者为异形词,《现代汉语词典》将“服膺”列为主词条,“伏膺”作为辅条,但古籍中多通用。

三、典籍用例 《后汉书·郑玄传》载郑玄“服膺《周礼》”,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用“伏膺儒业”形容对儒学的执着修习,均体现该词承载的文化意蕴。

四、现代应用 多用于学术著作及文学创作,如“学者伏膺真理”“匠人伏膺古法”等表述,表达对某种理念的虔诚态度。

网络扩展解释

“伏膺”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伏膺”由“伏”和“膺”组成:


二、详细解释

根据古籍和权威词典,其含义可分为三类:

  1. 倾心钦慕
    表示对某人或某思想的高度钦佩。
    例:《晋书·孙绰传》中,孙绰评价许询“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表达对其境界的仰慕。

  2. 信服归心
    指内心完全认同并遵从某种观点或学说。
    例:南朝沈约《内典序》提到“伏膺空有之说”,体现对佛法的信奉。

  3. 从学师事
    强调以学生身份追随老师学习。
    例:《魏书·儒林传》记载徐遵明“伏膺数月”后另择名师,反映求学态度。


三、使用场景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五、总结

“伏膺”既可用于表达情感上的钦佩,也可指思想或行为上的信服与追随。其核心在于“发自内心的认同”,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世说新语》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包单暴谩必竟鉢单茶具忡怅答司马谏议书谍士奋信祓除复陶复杂搞垮寡貌鼓箫顾影瘕疾剑歌奸顽椒屋脚鸭子疾厄近间进退消长极治狂童狂走夸诩冷厥棂轩流囚龙脑薄荷露脚鲁讷明旦谟画磨子木圣旁嚣浅猥切急穷君趋详戎旆色笑是不是诗函适口受命玺桐圭通候头敌透支脱却微露温存乌白菜鰞鱡香辇相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