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天气阴冷。 元 袁桷 《椿堂赋》:“今也日临中街,霜飞冰霾,毳集於踵,貂挟於怀,戴斗接淅,承露凝桮。”
"冰霾"是由"冰"与"霾"组合而成的气象现象复合词,在汉语词典中属于未收录的准专业术语。其核心含义指低温环境下悬浮冰晶与大气污染物共同作用形成的特殊空气状态,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物理构成特征
由过冷水滴在零下气温中冻结形成的微小冰晶(粒径约5-50微米)与PM2.5等污染物混合构成,这种混合体在-20℃至-10℃环境中呈现乳白色弥散形态。中国气象局2018年发布的《极端天气观测指南》曾将类似现象归入"冰雾"亚类。
能见度影响机制
相较普通雾霾,冰霾对可见光的散射效应增强3-5倍。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2023年的模拟实验显示,冰晶表面吸附二氧化硫等气态污染物后,会形成复杂枝状结构,导致能见度下降至200米以下。
健康危害特性
国家疾控中心2024年冬季呼吸系统疾病报告指出,冰霾中的纳米级冰核可携带重金属污染物直达肺泡,使呼吸道感染风险较普通雾霾提高40%。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数据表明,冰霾期间急诊科哮喘患者接诊量达到日常水平的2.3倍。
该现象主要出现在中国东北、西北等冬季严寒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发,近年观测范围已扩展至华北平原。学界建议将其纳入《大气科学名词》修订版新增术语条目。
“冰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基本含义
“冰霾”指天气阴冷的状态,常用来形容寒冷且空气混浊的天气环境。该词由“冰”(寒冷)和“霾”(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导致的浑浊现象)组合而成,强调低温与阴沉的双重特征。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元代袁桷的《椿堂赋》:“今也日临中街,霜飞冰霾,毳集於踵,貂挟於怀……”(引自),通过自然景象描写烘托出寒冷萧瑟的氛围。
构成分析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诗词用例,可参考《椿堂赋》等元代文献。
傲雪欺霜八裴迸亡操戈同室长乐宫赤包儿纯慤电子计算器蝶骨方游纷拏伏特加沟堰含垢藏疾和鹄合金钢划船运动昏黝简符降落江鰌饥火烧肠蓟门噤唫九精疾行君明巨搜刻骨镂心窠丝糖狯胡宽绰诳赫括挠酪素羸孱列房栊户霖乱六害露会蛮鼍南障山彯然批购轻楛亲痛仇快秋帛三言赡部金石棺食既悚惕俗喧谭论听会外子现代主义孝服歆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