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痿躄的意思、痿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痿躄的解释

下肢萎弱不能行。《素问·痿论》:“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 王冰 注:“躄谓挛躄,足不得伸以行也。”《吕氏春秋·重己》“多阳则痿” 汉 高诱 注:“痿躄,不能行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上·痿》:“治痿躄,强阴。”《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痿病总括》:“五痿皆因肺热生,阳明无病不能成,肺热叶焦皮毛瘁,发为痿躄不能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痿躄是中医学术语,指下肢痿弱无力、足不能行的病证。该词由“痿”与“躄”二字复合构成:“痿”指肢体萎废不用,“躄”指足部屈伸不利,二字合称强调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

从脏腑辨证角度,痿躄与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亏损等密切相关。《黄帝内经·素问·痿论》明确指出“五脏使人痿”,其中“肺热叶焦”是致痿的重要机理,肺失宣发则津液不能输布筋脉,导致肢体失养。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补充,痿躄日久多兼见肝肾阴虚,主张用虎潜丸滋肾养肝。

临床表现包含渐进性下肢痿软、肌肉萎缩、膝踝关节屈伸不利等特征。明代李梴《医学入门》记载:“痿属肺,躄属肝,痿躄并病则筋骨俱弛。”指出该证涉及多脏腑功能失调,需综合辨证施治。

现代《中医病症术语大辞典》将痿躄归类为“痿病”范畴,强调其与西医“多发性神经炎”“肌营养不良症”等疾病存在对应关系,但需注意中医辨证强调个体化诊疗原则,不可简单等同。

网络扩展解释

痿躄(wěi bì)是中医学术语,指肢体痿弱无力、难以活动的病症,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痿躄指肢体筋脉弛缓,导致四肢(尤其下肢)软弱无力,严重时肌肉萎缩、无法行走。该词源自《黄帝内经》,如《素问·痿论》提到“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

二、症状表现

  1. 核心症状:肌肉萎缩、肢体麻木、手足无力,下肢常见“倒置酒瓶状”或“猴手”畸形(大腿或前臂肌肉萎缩明显)。
  2. 伴随症状:眩晕耳鸣、口干咽燥、形体消瘦,严重者可能出现吞咽或呼吸困难。

三、病因与病机

四、对应西医疾病

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病变、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五、治疗与调护

六、延伸含义

作为成语时,痿躄比喻人的能力衰退或事物失去原有作用,如“机构臃肿如痿躄,难以高效运转”。

提示: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至正规医院结合中西医诊断,避免延误病情。

别人正在浏览...

白涧报丁贝典背生儿毕力不猧不魀陈报赤棠醇熙打狗欺主蛋壳滴水不漏地震带梵蒂冈方滋未艾风涟扶柩官帽关原鹤背扬州僵化脚根教科书精鋭九黎旧我娵娃客机喇伙冷锻梁甫吟连木林魈麻尗民营拿腰袍带丑缥红劈裂僻巷泼火前阀千金字七成八脉清听亲逖秋点容裕瑞典散伯善才商订石竹酸霜铜壶婉谐微乎其微鲜卑山小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