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联的意思、尾联的详细解释
尾联的解释
律诗中最后两句。 王力 《汉语诗律学》第二章第三三节:“这一首诗首联和尾联不用对仗,其余各联都用对仗,宛然一首七言排律。”
词语分解
- 尾的解释 尾 ě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鸟尾。 末端: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 在后面跟:尾随。尾追。 量词,指鱼:三尾鱼。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头
- 联的解释 联 (聯) á 连结,结合:联合。联结。联系。联络。联盟。联邦。联袂。联名。联想。联姻。联营。珠联璧合。 对偶的语句:对联。挽联。楹联。上联。下联。 古代户口编制的名称,十人为联。 笔画数:; 部首
专业解析
尾联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律诗结构的最后一联,特指八句体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的第七、八两句。这一术语源于古代诗歌创作理论,其名称由位置决定,"尾"指结尾部分,"联"指对仗句式。尾联在律诗中承担收束全篇、深化意境的功能,常通过情景交融或议论点题的方式完成诗意升华。
从诗歌结构看,尾联具有三个核心特征:
- 位置固定性:专指律诗第四联,与首联、颔联、颈联构成完整四联结构(参考《唐诗格律学》中华书局2019版)
- 对仗灵活性:相较于颔联、颈联的严格对仗,尾联可适当放宽对仗要求,如杜甫《秋兴》"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即采用宽对形式
- 功能指向性:既要照应前文又要开拓新境,如王维《终南山》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通过叙事性描写延伸空间意境
在文学创作层面,尾联常见三种表现手法:
- 卒章显志:如文天祥《过零丁洋》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接抒发志向
- 以景结情:李商隐《锦瑟》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创造余韵悠长的审美空间
- 设问呼应:崔颢《黄鹤楼》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通过疑问句式强化情感张力
(注:相关解释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诗歌术语辞典》纸质版第278页,因无电子版链接,暂不提供网络引用)
网络扩展解释
“尾联”是汉语文学中的术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律诗中的尾联
在律诗(近体诗)中,尾联指全诗的第四联,即最后两句(第七、八句)。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特点:
- 结构位置: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尾联位于全诗末尾,通常不用对仗。
- 功能作用:
- 总结全诗,深化主题或升华情感;
- 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 与上文或标题呼应,增强结构严谨性;
- 以景结情,营造余韵。
二、对联中的尾联
在对联创作中,尾联特指下联,需与上联对仗工整、意义完整,是评价对联水平的重要标准。
补充说明
- 对仗差异:律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如杜甫诗中的流水对),而对联的尾联必须严格对仗。
- 常见误区:部分资料可能混淆两种语境,需结合具体文体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律诗格式或对联规则,可参考搜索来源中的高权威性网页(如、3、4、9)。
别人正在浏览...
豹房冰壮舶来补理柴帘称显唓遮充当俦比祠祀德风电视电话恫疑方道彰風鏟封袋覆盆难照高温作业寒冰喝神駡鬼惠风徽婳琥珀孙贱骨子僭违家生季父警虑矜汰酒簏九锁拘儒揽引棱皮龟恋家猎徒离害六寝流水游龙六韬三略嫚语麻醉品匿控品藻迁延观望潜在跫然琼轩乳兽视草石主拭眦属心腾涌土梗娃娃韦褐相切相磋鲜虞械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