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醉饭饱”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形容宴饮后酒足饭饱的状态,常引申为生活安逸或心满意足的情境。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及来源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字面含义
指饮酒至醉、吃饭至饱的状态,形容宴席结束后的满足感。
例: “宴席散后,众人已是酒醉饭饱,尽兴而归。”
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712页。
引申意义
比喻生活富足无忧,或形容因物质满足而精神愉悦的状态。
例: “他如今事业有成,每日酒醉饭饱,倒也逍遥。”
来源: 《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第543页。
语法功能
例: “酒醉饭饱之余,他谈起往事。”(作状语)
来源: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735页。
感情色彩
含中性或略带贬义,需结合语境:
来源: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08页。
该成语最早见于元代文献,如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我方才酒醉饭饱,一时困倦。”明清小说中广泛使用,逐渐固化结构。
来源: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语文出版社,2003年,第876页。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
“酒醉饭饱:形容宴饮后满足的状态。亦喻生活优裕。”
总结
“酒醉饭饱”以具象的饮食状态映射抽象的生活满足感,兼具描述性与批判性双重功能,是汉语中刻画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典型表达。
“酒醉饭饱”是一个联合式成语,主要用于形容饮食得到充分满足的状态。以下为详细解释:
释义与用法
字面意为“酒喝足、饭吃饱”,比喻吃喝尽兴后的满足状态。作为中性词,常用于作谓语或定语,如“酒醉饭饱后,众人继续谈天”。
出处溯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元代戏曲作品:
经典用例
明代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描述西湖夜游场景时写道:“不舟不车,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清代《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则用此成语提醒“勿贪睡负主人心意”。
近义关联
与“酒足饭饱”“大吃大喝”等词义相近,但更侧重满足感而非单纯饮食动作。
现代延伸
现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表达饮食与精神的双重满足,如高阳在《胡雪岩全传》中以“沏上好茶延续谈兴”的场景深化意境。
提示:如需查看具体古籍原文或近义词辨析,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碧檐采样谗唇潮州木雕车垫辞言村原搭脉澹味啖养得人电速蝶羽妒罗绵棺槥韩寿香璜鼎黄书毁鬲火矢见功经远克减苦空兰花指力所不及例物闾阎安堵鞔鞮铆劲儿煤子暖火盆怒马跑野马乾灾清谈派亲歡其诸曲致散没三言诗射利沽名誓死失统耍大牌纾祸顺安苏生覃思痰饮天不怕,地不怕调元制外厂尉斗无上法相关相迹小情邪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