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te] 憎恶
疾恶反动势力
憎恨坏人坏事。《后汉书·赵岐传》:“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 唐 白居易 《和<阳城驿>》:“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緇衣。”《明史·王来传》:“而 来 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以天堂之逐客,又为人间道德之憎者,超越凡情,因生疾恶,与天地斗争,苟见众生动於凡情,则輒施以贱视。”
憎恶。《荀子·强国》:“夫 桀 紂 圣王之后子孙也,有天下者之世也……俄而天下倜然举去 桀 紂 而犇 汤 武 ,反然举疾恶 桀 紂 而贵帝 汤 武 ,是何也?”《东观汉记·王丹传》:“资性清白,疾恶豪强。”《晋书·羊祜传》:“ 祜 贞慤无私,疾恶邪佞, 荀勖 、 冯紞 之徒甚忌之。”《南史·循吏传·何远》:“ 远 性耿介,无私曲……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
"疾恶"在汉语中为复合词,包含两个主要义项:
一、动词用法 指痛恨邪恶的人或事,常构成"疾恶如仇"的固定搭配。该词源可追溯至东汉典籍,《后汉书·陈蕃传》记载"前山阳太守翟超,东海相黄浮,奉公不桡,疾恶如仇",强调对恶行持坚决抵制的态度。现代语义延续此核心,《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释为"憎恨坏人坏事"的正义立场。
二、名词用法 古汉语中存在特殊含义,指"急速产生的恶果"。《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注疏"疾,犹速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一步阐释"疾恶者,谓恶之急速蔓延不可遏"的衍生义。此用法多见于先秦至两汉文献,现代已鲜少使用。
词义辨析方面需注意:当代语境下主要采用第一义项,使用时多与"如仇""若雠"等程度副词连用,体现强烈的道德批判色彩。第二义项属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表义方式,研究古籍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疾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词义来源
使用场景
常见搭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后汉书》《明史》等典籍,或权威词典释义。
把话柏黄百忍成金扳位别转不知底细成都卖卜乘桴床垫从臣答复范蔡飞黄广州泉刮水鬼帅贵族过款号头核物赫张耾耾艰乏劫击句就开夜车扛半拉活旷廓枯龟凛凓六法马到功成蛮悍每每麪包墨研宁省女御旁侍旁蒐远绍颦顣怯悔惬洽七举时节亲仁善邻七耀肉灯台瑟琴上席社仓神解拾菜娘十王寿水爽快蜀笺恬憺迢远窝棚雾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