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感怆的意思、感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感怆的解释

感慨悲伤。《东观汉记·丁鸿传》:“ 鸿 感愴,垂涕叹息,乃还就国。” 宋 朱淑真 《对雪一律》:“自嗟老景光阴速,唯使佳时感愴多。”《明史·石天柱传》:“即易服待罪,闻者皆感愴,而帝不悟也。”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东望 扶桑 ,感怆交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感怆(gǎn chuàng)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感”与“怆”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因外界事物触动内心而产生的悲伤、凄凉之情。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情感触动引发的悲怆

    “感”指受外界刺激而生情,“怆”意为悲伤、凄楚。二字结合,强调由所见所闻或所忆之事激发出的深切哀伤。

    例:睹物思人,不胜感怆。

  2. 古典文学中的悲凉意境

    多见于诗词文赋,表达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慨叹,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例:秋风萧瑟,登高望远,顿生感怆。


二、语义分层解析

字词 本义 在“感怆”中的引申义
触动、心受外物影响 因外界情境触发内心情绪波动
悲伤、凄惶(《说文》:怆,伤也) 情绪指向深沉悲痛的终极状态

三、权威词典释义与引用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感怆:感慨悲伤。

    例证引《后汉书·皇后纪》:“帝闻感怆,乃下诏迎姬。”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3800-3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感怆:〈书〉因有所感触而悲伤。

    来源: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8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

    怆:悲伤。复合词“感怆”表由感生悲,属文人雅语。

    来源: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3125-9


四、文学经典用例佐证


五、情感特征与使用语境


“感怆”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学中“以悲为美”的审美取向,其释义需紧扣“由感至悲”的动态情感过程,兼具语言学精确性与文学感染力。

网络扩展解释

“感怆”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感怆”由“感”(感受)和“怆”(悲伤)组合而成,表示内心深处的悲伤、凄凉情绪。这种情感不仅是外界的触发,更强调内在的体验与流露。

二、字词解析

  1. 感:指情感上的触动或体验。
  2. 怆:意为悲伤、悲痛,如“怆然泪下”。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描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情感:

四、近义词与情感层次

近义词包括“悲怆”“凄怆”,但“感怆”更突出由外界引发、内化沉淀的哀伤,常见于对人生际遇、时代变迁的感慨。

五、示例补充

鲁迅在书信中曾用“东望扶桑,感怆交集”表达对时局的忧思,体现了该词在近现代文学中的延续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饱咯冰寒拨弄勃腾腾不精不入眼残书差额选举冲殇怱卒道远知骥打压达月地震带额限分委刚镞割据一方根治祼尸过从甚密郭舟寒鼈和比鸿燕火石将丧嶕峣鹡鸰原巾帼须眉金偈橛笔空廓匡床騋牝乐苑龙兴云属鲁戈回日蓬头赤脚平目前瞻后顾麒麟袍畦畽秋酎犬祸洒泪萨那罕伤逝神奸十大洞天狩猎衫水草书筴夙构肃括微雕问天买卦无甯小德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