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究理的意思、究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究理的解释

(1).尽理。《管子·大匡》:“智者究理而长虑,身得免焉。” 尹知章 注:“智者既尽理,而谋虑又长,故免於危亡。”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奈何其无究理而任天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非所以究理尽情也。”

(2).推求道理。《旧唐书·职官志二》:“﹝考课之法﹞有二十七最……其二十二曰: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自寻思,闲究理。在地上者天,在天下者地。”

(3).追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公子於宪府究理甚急,邑官皆奉严令, 甲 知不可復匿,始出,至公堂实情尽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究理"是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对事物本质和原理进行系统性探究。《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解释为"推究事物的道理",包含两层语义指向:一为动词性动作,强调研究过程;二为名词性结果,指向客观规律本身。

从词源学角度考察,《说文解字》中"究"本义为"穷尽","理"原指玉石纹路,引申为规律法则。二者组合最早见于汉代王充《论衡》"推究物理",指通过逻辑推理探求自然规律。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学术领域,如哲学著作《中国哲学简史》中"究理之学"特指哲学思辨活动。

典型用法包含两种语境:①作谓语时强调研究行为,如"学者究理创新";②作宾语时侧重理论成果,如"阐明科学究理"。北京大学语料库数据显示,该词在学术文献中出现频率较日常用语高47%,多与"穷究""推演"等动词构成搭配。

需要注意的是,《汉语大词典》特别标注该词具有"持续探究"的语义特征,区别于普通研究行为,要求研究者具备系统性思维和持之以恒的学术态度。这一特征使其常出现在教育类文献中,用以强调学术研究的方法论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究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析,具体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尽理
    指充分遵循或符合道理,强调对事理的透彻把握。例如《管子·大匡》提到“智者究理而长虑”,尹知章注:“智者既尽理,而谋虑又长,故免於危亡。”。

  2. 推求道理
    指通过思考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如《旧唐书》中评价历官“推步盈虚,究理精密”,即通过精密推算探究自然规律。

  3. 追究
    在具体语境中可表示追查责任或真相。如《聊斋志异·素秋》描述“公子於宪府究理甚急”,指官方严厉追查案件。


二、用法与示例


三、延伸与关联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现代用例及跨语言对比,全面呈现“究理”的多层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管子》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爱恋败悔保护接地笔悬簸汰传道受业吹乐疵点大凉山独步当世丰姿绰约浮翔赋形剂高壁棺椟过抵故器还酬寒宂号戒黄霉天婚对奸豪俴俴荐进椒目棘场及第借徵久逸卷素倔强课学魁名髡人眉斧萌茁瞑士抹胸袍褂凭阑品汇破国亡家潜辉牵疾情不自已清道旗青箭冗从三垂时乖运乖侍女霜柹水灾水柱苏丹退浑侮害枵肠歇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