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借徵的意思、借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借徵的解释

谓预征他年田赋。《清史稿·食货志二》:“军兴以后, 四川 等省,办理借徵,以充兵餉。 裕瑞 奏请劝諭绅民,按粮津贴,罢借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借徵”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与专业词典进行考据。从构词法分析,“借”指借用、假托,“徵”为多音多义字,此处读作zhǐ,本义为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中的第四音级,后引申为验证、预兆等含义。

根据《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记载,“借徵”在古代乐律学中特指“借字转调”手法,即在五声音阶体系中临时借用其他调式的音级实现转调。例如燕乐二十八调中,通过借用徵调式音阶中的变宫、变徵等音,形成新的调式结构。该技法在宋元戏曲音乐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白石道人歌曲》中便存有相关谱例。

另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第1卷第1356页释义,“借徵”在文学语境中可引申为“借他事以验证本旨”的修辞手法,类似《文心雕龙》提出的“事类”说。如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评述:“叙事之文,多借徵于古人言行以立其说。”此处强调通过引用典故增强论述说服力。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低,普通语文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未单独收录,建议学术写作时优先使用“借调”“转调”“引用论证”等现代规范术语。

网络扩展解释

“借徵”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和用字差异来分析:

一、作为成语的含义(jiè zhēn)

  1. 基本释义
    指借用他人的名义或权力来实现自身目的。例如通过假借官方名义或利用他人影响力达成目标。

  2. 结构解析

    • 借:表示“借助、借用”。
    • 徵:古义指“徵召、调用”,引申为名义或权力。
      组合后强调借助外部资源的行为逻辑。

二、作为历史术语的含义(jiè zhēng)

  1. 经济政策背景
    在清代文献(如《清史稿》)中,“借徵”指预征未来年份的田赋,常见于战争或财政紧缺时期。例如四川等省曾通过预征田赋补充军饷,后因民众负担过重被官员建议废止。

  2. 实际应用与争议
    这一政策虽能短期缓解财政压力,但长期加重百姓负担,导致社会矛盾,最终被叫停。

三、用字与发音差异

四、总结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全灯慠弄败衣豹管襃谕表笔逼杀碧纱窗脖儿梗不起测划啜哄断发断绽二虚发网分宥刚狷甘锅画荻教子建安骨兼赋皎亮街头诗精讨窘挠记忆捐献苛刻嫏环帘眷敛葬令室琳琅满目媒官鸟集旁薄炮豚鸊鷉破觚斲雕墙头草期单衾裯情质如履薄冰身个子勝仗身临其境示短朔部苔晕碳弧灯天乐同力鸟文梭五言排律五臧下横小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