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胶黏漆器的胎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髹器》:“凡造椀楪之属,其胎骨则梓人以脆松劈成薄片,於旋牀上胶黏而成,名曰捲素。”
“卷素”是一个古代工艺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指用脆松木片胶合制成的漆器胎骨,主要用于制作碗、碟等器皿的基底。这种工艺通过将木材劈成薄片,在旋床上用胶黏合定型。
2. 工艺出处
明代陶宗仪《辍耕录·髹器》记载:“凡造椀楪之属,其胎骨则梓人以脆松劈成薄片,於旋牀上胶黏而成,名曰卷素。”。说明该技术属于传统漆器制作的木胎处理步骤。
3. 词义解析
4.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漆器制作,属于“髹漆”工艺的早期工序,现代已较少使用该术语。
《卷素》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表现:平素温和、谦逊而不显露锋芒,为人谨慎、包容。
《卷素》的部首是「卩」,总共有6个笔画。
《卷素》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其中有记载:「矜才轻卷素,小人缘之」,意思是自负才能轻视谦和的人,这个词由此衍生出来。
《卷素》的繁体字为「捲素」。
在古代,「卷」的写法与现代略有差异,其形状更加扁平,类似于现代的「卩」。而「素」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
1. 他平时很卷素,不善于与人争执。
2. 这位领导总是卷素的外表下有着坚定的决心。
1. 卷卷素素: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温和、谦虚。
2. 卷曲:形容物体的形状弯曲、弯折。
1. 温和:形容一个人性格温和、和蔼。
2. 谦逊:形容一个人谦虚、不自负。
1. 锋芒毕露: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锋芒、骄傲得过于明显。
2. 刁钻:形容一个人心思狡诈、难以琢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