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terest]∶去除本金以外所增加的利钱
公债利息
(2) [property;belongings]∶财物
便撇了行李逃奔了去,以此得这些利息,实不敢害人。——《水浒传》
(3) [gain]∶收益
到了乡下,连那叶子也不白扔。那一桩不是利息。——《儿女英雄传》
(1).贷出本金所收取的子金。《汉书·谷永传》“为人起债分利受谢” 唐 颜师古 注:“言富贾有钱,假託其名,代之为主,放与它人,以取利息而共分之。”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 司马温公 《救荒疏》谓富室有蓄积者,官给印历,听其举贷,量出利息,候丰熟日,官为收索。” 茅盾 《林家铺子》二:“她有三百元的‘老本’存在 林先生 的铺里,按月来取三块钱的利息。”
(2).收益;收入。《北史·恩幸传·刘腾》:“公私属请,唯在财货,舟车之利,水陆无遗,山泽之饶,所在固获,剥削六镇,交通底市,岁入利息以巨万计。” 唐 沉亚之 《临泾城碑》:“ 临涇 地扼 洛口 ,其地絶饶利息。”《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他的油比别人分外容易出脱。每日所赚的利息,又且俭喫俭用,积下东西来,置办些日用家业。”
利息作为汉语常用词,其核心含义指资金所有者因出借货币资金而从借款人处获得的报酬,或借款人因使用资金而支付的代价。以下从词典释义、专业延伸及使用示例三个维度解析:
基础定义
指货币持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债务人)手中获得的报酬。
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明确将利息定义为“因存款、贷款等而获得的本金以外的钱”。
经济行为关联
利息的产生需基于信用关系(如借贷、存款),本质是资金时间价值的体现。
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术语手册》2023版:利息是“资金借入方为使用资金向资金出借方支付的补偿”。
计算依据
利息金额取决于三个要素:本金、利率、存贷期限。公式可表示为:
$$ text{利息} = text{本金} times text{利率} times text{时间} $$
法律属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80条规定: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体现利息的合法性边界受法律约束。
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
“银行三年期定存年利率1.95%,存入10万元到期利息为5,850元。”
鲁迅《书信集·致李霁野》:
“此款乞代存银行,倘能用利息,更好。”
权威参考来源:
利息是指资金所有者因借出货币资金而从借款人处获得的报酬,或存款人将资金存入金融机构所获得的收益。它是资金时间价值的体现,反映了货币使用权转让的经济代价。以下是关于利息的详细解释:
利息的计算涉及三个基本要素:
单利
仅按初始本金计算利息,公式为:
$$
利息 = 本金 times 利率 times 时间
$$
例:1000元本金,年利率5%,存3年,利息=1000×5%×3=150元
复利
利息加入本金再计息,即"利滚利",公式为:
$$
本息和 = 本金 times (1 + 利率)^{时间}
$$
例:同上条件,本息和=1000×(1+5%)³=1157.63元,利息157.63元
利息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要素,既激励资金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也可能因过高利率加重债务负担。理解利息原理有助于个人和企业做出更理性的财务决策。
葆养边菩萨鼻哂惨杀曹洞宗赤骥雏鬟窜死毳羽大户待伴倒开顶视图尔耳反青繁紊烽火树粉骨碎身福祥盖浇饭鬼钗顾恺之还资哗呶荒张家蚕坚白界程解乏几率绝顶聪明刻峻颣衅连亲牦虱迷死宁了辟水犀千里姻缘使线牵遣兴陶情启者全开羣贤色勃稍关打节捎货试弦歌水晶戍楼廋疏随心苏息体检湾浦宛丘武员忀徉仙篇消泮下锹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