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terest]∶去除本金以外所增加的利钱
公债利息
(2) [property;belongings]∶财物
便撇了行李逃奔了去,以此得这些利息,实不敢害人。——《水浒传》
(3) [gain]∶收益
到了乡下,连那叶子也不白扔。那一桩不是利息。——《儿女英雄传》
(1).贷出本金所收取的子金。《汉书·谷永传》“为人起债分利受谢” 唐 颜师古 注:“言富贾有钱,假託其名,代之为主,放与它人,以取利息而共分之。”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 司马温公 《救荒疏》谓富室有蓄积者,官给印历,听其举贷,量出利息,候丰熟日,官为收索。” 茅盾 《林家铺子》二:“她有三百元的‘老本’存在 林先生 的铺里,按月来取三块钱的利息。”
(2).收益;收入。《北史·恩幸传·刘腾》:“公私属请,唯在财货,舟车之利,水陆无遗,山泽之饶,所在固获,剥削六镇,交通底市,岁入利息以巨万计。” 唐 沉亚之 《临泾城碑》:“ 临涇 地扼 洛口 ,其地絶饶利息。”《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他的油比别人分外容易出脱。每日所赚的利息,又且俭喫俭用,积下东西来,置办些日用家业。”
利息是指资金所有者因借出货币资金而从借款人处获得的报酬,或存款人将资金存入金融机构所获得的收益。它是资金时间价值的体现,反映了货币使用权转让的经济代价。以下是关于利息的详细解释:
利息的计算涉及三个基本要素:
单利
仅按初始本金计算利息,公式为:
$$
利息 = 本金 times 利率 times 时间
$$
例:1000元本金,年利率5%,存3年,利息=1000×5%×3=150元
复利
利息加入本金再计息,即"利滚利",公式为:
$$
本息和 = 本金 times (1 + 利率)^{时间}
$$
例:同上条件,本息和=1000×(1+5%)³=1157.63元,利息157.63元
利息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要素,既激励资金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也可能因过高利率加重债务负担。理解利息原理有助于个人和企业做出更理性的财务决策。
《利息》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含义为金钱贷款所产生的收益或额外的费用。
《利息》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刂”和“禾”,总计有8个笔画。
《利息》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的《礼记·禁羡》。其后,这个词逐渐在商业和金融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利息》的繁体字为「利息」。
在古代,汉字《利息》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例如,在先秦时期,它的写法为「利气」,其中「气」代表了金属货币。
1. 他把存款放在银行里,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息。
2. 年底了,我应该计算一下我所有的贷款和利息。
利贷、投利、利率、利益等。
盈利、收益、赚钱。
亏损、赔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