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极细微之物。语本《列子·汤问》:“ 昌 ( 纪昌 )以氂悬虱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 清 钱谦益 《眼镜篇》:“蝇头躉尾如儿拳,氂虱岂必非轮悬。”
“牦虱”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牦虱”字面意为“牦牛毛上的虱子”,引申为极微小的物体。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微小事物的聚焦练习,体现专注力或技艺的精湛。
2. 词源与典故
该词源自《列子·汤问》中纪昌学射的故事:纪昌用牦牛毛将虱子悬挂于窗前,每日凝视,使虱子在视野中逐渐放大,最终练就精准射术。这一典故成为“牦虱”的出处,强调以小见大的哲理。
3. 历史用例
清代文人钱谦益在《眼镜篇》中曾引用:“蝇头趸尾如儿拳,氂虱岂必非轮悬”,用“牦虱”反衬微小事物亦可承载宏大意义。
4. 综合解析
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列子》原文或钱谦益诗句的完整背景,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牦虱是一个多音字,既可以读作“máo lǐ”,也可以读作“lí”。
牦虱的部首是牛,总共由9个笔画组成。
牦虱的字源较为复杂,既有涉及牦牛的意思,也有涉及虱子的意思。起初,牦虱是指寄生在牦牛身上的虱子,后来逐渐延伸为指寄生在其他动物身上的寄生虫。
在繁体字中,牦虱的写法是「氂虱」。
在古时候,牦虱的写法是「讐蟘」,这种写法较为罕见,现已不再通用。
1. 他们的狗患上了牦虱。
2. 这里的猪身上常常有牦虱寄生。
牦牛、牦牛粪、牦虱病
虱子、跳蚤、寄生虫
牦牛、寄生虫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