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顾恺之的意思、顾恺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顾恺之的解释

顾恺之(约345-406) : 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士族出身。官至散骑常侍。人谓其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善画人物,特别强调眼睛传神。画风绵密,画史上称为“密体”。撰《论画》等文,倡“以形写神”。兼工诗文书法。有《女史箴图》存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顾恺之(约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是中国东晋时期杰出的画家、绘画理论家。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其详细含义可综合权威文献概括如下:


一、基础释义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被誉为“才绝、画绝、痴绝”(《晋书·文苑传》)。其名“恺之”取自《尔雅·释诂》“恺,乐也”,寓意和乐聪慧。他以人物画著称,强调“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世说新语·巧艺》),开创“以形写神”的艺术理论,奠定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基础。


二、艺术成就与核心贡献

  1. 绘画技法

    首创“高古游丝描”,线条流畅如春蚕吐丝,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连续构图叙事,展现人物情态与空间韵律(《中国美术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理论著述

    提出“迁想妙得”“悟对通神”等理论,强调艺术想象与对象精神本质的捕捉(《历代名画记·论画》,唐·张彦远)。

  3. 文化符号意义

    其“三绝”称号成为汉语中赞誉全才的典故,如“才比顾虎头”(《南史·谢灵运传》),“痴绝”亦形容专注至诚的境界。


三、历史评价与影响

唐代张彦远评其“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历代名画记》),后世尊为“画家四祖”之一。其艺术理念深刻影响谢赫“六法论”,并成为文人画“神韵”传统的源头(《中国绘画通史》,王伯敏著)。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中国美术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3.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人民美术出版社校注本)
  4. 《中国绘画通史》(王伯敏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注:文献链接因平台限制未附,可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库或权威学术出版社官网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顾恺之(约348年-409年)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绘画理论家和诗人,其生平与成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阐述:

一、基本信息

二、主要成就

  1. “三绝”之称
    因其才华横溢,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一说“文绝、艺绝、痴绝”),体现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卓越造诣与率真性格。

  2. 绘画贡献

    • 题材广泛:擅长人物肖像、神仙佛像、山水禽兽,尤以人物画著称,注重“以形写神”,强调通过眼睛传神。
    • 代表作品:传世作品包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摹本),画风绵密细腻,被归为“密体”。
  3. 理论著述
    撰有《论画》等绘画理论著作,提出“迁想妙得”“传神写照”等核心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轶事与评价

四、其他才能

除绘画外,工诗赋、书法,曾作《筝赋》并自比嵇康琴艺,展现文学自信。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生卒年争议或作品细节,可查阅权威艺术史资料或博物馆馆藏记录。

别人正在浏览...

本数碧虚上监惨劫成批迟日冲瀜重提旧事处心积虑大汗淋漓惮惮丹泽隄岸妒母草烦促反转片分春固执红墙交换价值解援鯨浦惊慴警悟吉日凯风寒泉之思口耳相传夔卨阔宕立品鲤书乱黩卖邻南戏挠怀挠志拟断拍塞破戒穷剥穷玄区舍溶体散财上迁哨壶申固沈墨深贼世国首卷双眼皮说作书桌死直汤厨屠覆危阁五谷不分夏耘西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