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流传德音。《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臣闻《易》载 羲 农 而皇德著,《书》述 唐 虞 而帝道崇,故虽圣明,必书功於竹帛,流音於管弦。” 李贤 注:“ 黄帝 以下六代乐,皆所以章显功德,是流音於管弦。”
(2).在空中飘荡的声音。 唐 韦应物 《听莺曲》诗:“须臾风暖朝日暾,流音变作百鸟喧。” 唐 黄滔 《课虚责有赋》:“流音既自於扣寂,成象还同於画卦。” 明 高启 《题方厓师听秋轩》诗:“秋从夜深来,流音满林壑。”
“流音”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进行解释,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指音乐或歌声优美动听,如流水般流动悠扬。其构成中“流”指流动,“音”指声音或音乐。
使用场景:常用于赞美歌曲、演奏技艺或诗歌韵律,例如:“她的歌声如流音绕梁,令人沉醉。”
古典引用:在《后汉书》中记载“流音於管弦”,指通过音乐传递功德。
指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完全阻塞的辅音,包含两类:
指飘荡在空中的声音,常见于诗词描写。例如:
该词兼具具象的音乐美感和抽象的语音学、文学意象,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若需进一步考证古典用例,可参考《后汉书》及唐代诗文集。
《流音》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优美动听的歌声。流音一词源自音乐界,是对声音质量优异的歌唱表达形式的赞美和称呼。
《流音》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左边的「氵」是水的偏旁部首,右边的「吕」是一个独立的字,由7个笔画组成。
《流音》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音乐界,用来形容歌唱时的婉转动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它如今常被用来形容任何具有优美、动听的声音。
《流音》的繁体写法为「流音」。
在古代,「流音」一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古代字典的记载,其古时汉字写法可能为「流音」。
1. 她的歌声如同一股流音,使得整个舞台都陷入了宁静与美好的氛围。
2. 这首歌的流音让听者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1. 流水潺潺
2. 流泪
3. 流光溢彩
4. 流淌
5. 音乐流行
1. 唱腔
2. 美声
3. 悦耳
4. 和声
5. 动听
1. 刺耳
2. 嘈杂
3. 不悦耳
4. 打击乐
5. 喧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