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承教训。《管子·版法》:“兼爱无遗,是谓君心。必先顺教,万民乡风。”《晏子春秋·谏上八》:“﹝ 齐景公 ﹞曰:‘孤不仁,不能顺教,以至此极。’” 吴则虞 集释:“此句与上文‘望圣人而信其教’而来,‘不能顺教’,即不能信其教。”《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 延康 为 黄初 ,大赦”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上古之始有君也,必崇恩化以美风俗,然百姓顺教而刑辟厝焉。”
“顺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顺教”的核心含义是遵循教化,多见于古代典籍;现代方言中偶有引申义,但需注意语境差异。若需进一步考证文献用例,可参考《管子》《晏子春秋》等原文。
《顺教》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遵守道德规范、顺从教规,学好宗教知识并践行宗教信仰的行为和态度。
《顺教》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页”,拆分出的笔画有6画。
《顺教》一词来源于中国的宗教文化,特指信仰宗教教义的人们根据教义进行言行上的规范,以达到向往的宗教境界。
《顺教》的繁体字为「順教」。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 《顺教》的拆字分别为「彳口立」。
1. 他一直虔诚地顺教,每天都去寺庙祈福。
2. 学习宗教知识是顺教的基础。
1. 顺从:遵从,服从他人的意愿。
2. 教义:宗教中的原则、教导和规范。
3. 宗教: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的体系。
1. 敬奉:恭敬地供奉或尊敬地行事。
2. 信仰:相信并敬奉某种宗教或理念。
背教:指不遵守宗教规范,背离原有的宗教信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