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呼天抢地。形容哭喊。《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江老 夫妻女儿三口杀猪也似的叫喊,擂天倒地价哭。”《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急往前一看,见是一个小儿眠在草里,擂天倒地价哭。”
“擂天倒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具有以下详细解释:
部分词典(如、3)提到该词可表示“声势浩大、威力极大”,但此解释缺乏经典文献支持,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用。主流权威释义仍以“悲痛哭喊”为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二刻拍案惊奇》原文或汉典等权威词典。
擂天倒地(lei1 tian1 dao3 di4)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极其厉害或非常浩大的事物。该成语可以拆分为“擂”、“天”、“倒”、“地”四个字。其中,“擂”字的部首是手,笔画数为12;“天”字的部首是一,笔画数为4;“倒”字的部首是人,笔画数为9;“地”字的部首也是土,笔画数为6。
该成语的来源较为晦涩,但根据文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的文学作品。在古代及现代形式中,擂字在繁体中的写法是“檑”,其结构更加复杂。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多样,随着时代变迁,字形也发生了演变。例如在擂字的旧写法中,字的下部多加一点,表示更有重量感;而现代写法中则简化了这一部分。这样的变化是汉字发展的历史记录。
以下是一个例句:“这场战争可谓擂天倒地,声势浩大,让人们震撼不已。”这句话表达了战争的规模庞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成语外,擂天倒地也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成新的词语。例如:“擂天倒地般的力量”表示某种力量非常强大,具有毁灭性。此外,近义词可以是“天崩地裂”、“惊天动地”等,它们都表示一种形容极其浩大或厉害的意思。反义词则可以是“轻飘飘”的,“微不足道”的等,它们与擂天倒地相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