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使旃的意思、使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使旃的解释

犹言执掌使官之职。旃,纯赤色的曲柄旗。 宋 陆游 《江西到任谢表》:“施及妄庸,亦蒙省録,甫停追詔,还畀使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使旃”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由“使”与“旃”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与古代礼仪、职官制度相关。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使”在此处特指奉命出行的官员或使者;“旃”为古代赤色曲柄旗,常用于标识身份或传达指令。二字合称,指代持旗出使的官员,引申为执行外交使命的象征符号。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记载“使旃以行,表其信也”,强调旗帜作为使节身份凭证的功能。汉代郑玄注《仪礼》时,进一步说明“旃之制,上画交龙,使者所建”,表明其形制与职级关联。唐宋文献中,“使旃”逐渐演变为对使臣的雅称,如白居易《送张常侍西归》诗云“使旃犹是碧油幢”,借物喻人突显使节威仪。

网络扩展解释

“使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一、基本释义

“使旃”指执掌使官之职,其中“旃”特指纯赤色的曲柄旗()。在古代,旗帜常作为官职或权力的象征,因此该词隐含着受命担任使节或官职的意味。


二、字词分解

  1. 使:
    含义为派遣、任用,或表示致使,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令也”,即命令、差遣()。

  2. 旃:

    • 本义为赤色无纹饰的曲柄旗,属古代仪仗用旗()。
    • 另可通“毡”(毛织物)或作文言助词,但在此词中取旗帜义()。

三、文献用例

宋代陆游《江西到任谢表》中曾用此词:

“施及妄庸,亦蒙省録,甫停追詔,还畀使旃。”
意为:即便(我)平庸,仍受朝廷录用,刚被召回又授以官职()。


四、相关拓展

若需进一步了解“旃”的形制或古代官职制度,可参考《周礼·春官》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昂首阔步阿婆邦倗村色当家立事低等植物斗折蛇行高台盘公厘官材馆次关节点庋阁还祭迒陌浣帛话雨胡吹乱嗙劫掎禁屠旷日引久蜡表擂鼙连烽六卿分晋隆美龙翔陋身胪歡峍崪民痡民宅盘龙卧虎悄冥冥秦庭之哭遒拔秋迁跂向让路如椽之笔山水韵山茱萸使持节十二红世契矢死水里思致随意一瞥田翁跳钟馗晚发万历危及维梢慰问伟兆项背弦栝小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