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俪体的意思、俪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俪体的解释

(1).配偶。《清史稿·礼志十一》:“廷臣奏言:‘后虽儷体,礼统所尊;升殿视朝,事关典制。’”

(2).匹配,与……结成配偶。 明 张居正 《两宫尊号疏》:“恭惟圣母皇后,儷体先帝,表正宫闈。”

(3).对偶的文体。 章炳麟 《文学说例》:“虽然,儷体为用,固由意有殊条,辞须翕闢,孑句无施,势不可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俪体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种对仗文体形式,其核心特征在于语句结构工整、词性相对、声韵协调。该词源于古代汉语"骈俪"概念,特指以对偶句式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体类型。《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讲究对仗工整的文体,与散体相对",在文学发展史上与骈文形成共生关系。

从文体结构分析,俪体具备三个核心要素:

  1. 对仗工整: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语法结构一致,如《文心雕龙》所述"造化赋形,支体必双"
  2. 声韵协调:遵循平仄交替规则,形成抑扬顿挫的韵律美,清代学者孙梅在《四六丛话》中强调"声律相宜,如乐之和"
  3. 用典考究:常化用经史典籍中的典故,唐代骈文大家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即为典型范例

在历史演变方面,俪体肇始于汉赋,兴盛于六朝,至唐宋时期与古文运动形成文体竞争。宋代类书《文苑英华》收录的大量章奏文书,展现出俪体在官方文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明清时期随着八股文定型,俪体技法被纳入科举考试的写作规范。

现代语言学研究指出,俪体对汉语修辞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北京大学《古代汉语修辞研究》统计显示,《昭明文选》收录的七百余篇文章中,采用典型俪体结构的作品占比达63%,印证了这种文体在古代文坛的重要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俪体”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1. 配偶
    指夫妻关系中的一方,多用于古代文献。例如《清史稿·礼志十一》提到“后虽儷体,礼统所尊”,强调皇后作为帝王配偶的尊贵地位。

  2. 匹配或结成配偶
    强调双方地位、身份的相称性。如明代张居正在《两宫尊号疏》中写道“儷体先帝,表正宫闈”,形容皇后与先帝的匹配关系。

  3. 对偶的文体
    指讲究对仗、工整的文学形式。近代学者章炳麟在《文学说例》中分析:“儷体为用,固由意有殊条,辞须翕闢”,说明其对偶文体的修辞特点。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阿毗昙百君子不料不赘测绘诚言赤实祠祝邨鸡痤人大历体德威邸音戹苦遏塞非毁跪祷国库翯翯鸿钧黄金印护儿获利鉴彻江淮嘉悦解暍警策辞京都八景靳术絶命开载扣户狂暴枯稿淩侮马口鱼蛮手蛮脚母草挠情辟阖千佛名经清烈任罢生申生事扰民时弊失瞻授勋酸味遢伎儿堂扁谈朋友铜穴图鉴图堡相等先入为主县尉小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