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警策辞的意思、警策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警策辞的解释

警句。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第七篇:“语简言奇而含意精切动人的,名为警策辞,也称警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警策辞,又称警句或精警辞格,是汉语修辞学中一种重要的辞格类型。它指那些语言凝练、内涵深刻、富有哲理或警示意义,能够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词句。其核心在于以简洁有力的形式表达深刻的道理或见解。

以下从汉语词典和修辞学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核心释义(词典角度)

    • 警: 本义指戒备、警惕,引申为使人注意、使人醒悟。
    • 策: 本义指马鞭,引申为鞭策、激励、督促。
    • 辞: 指言辞、语句。
    • 警策辞: 合指那些具有警戒、启发、鞭策作用的精炼语句。它们通常言简意赅,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最深刻的思想内容,能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或思想启迪。
  2. 修辞特征(修辞学角度)

    • 凝练性: 警策辞最大的特点是语言高度浓缩,字字珠玑,避免冗长拖沓。例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仅六字便道出了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辩证关系。
    • 深刻性: 内容往往触及人生哲理、社会规律、道德准则等深层次问题,揭示事物的本质或内在联系,发人深省。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启示性: 其目的在于启发思考,引导人们认识真理、明辨是非、端正行为。具有教育、劝诫或激励的功能。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普遍性: 所蕴含的道理往往具有普遍适用性,能超越具体情境,给人以持久的思考和指导。如“实践出真知”。
    • 形式多样: 可以是格言、谚语、箴言、诗词名句、文章中的点睛之笔等。常运用对偶、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3. 功能与价值

    • 认知价值: 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理解人生、把握规律。
    • 教育价值: 传递智慧、经验和道德规范,具有教化作用。
    • 审美价值: 因其精炼、深刻、富有韵味,常给人以语言美的享受。
    • 激励价值: 鼓舞人心,激发斗志,催人向上。

权威参考来源:

警策辞是汉语中一种凝练深刻、富有哲理和启示性的精妙语句。它源于“警戒”与“鞭策”之意,通过高度浓缩的语言形式揭示普遍真理或人生经验,具有启发思考、教育劝诫、激励人心的强大功能,是汉语修辞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定义和特征在权威的汉语词典和修辞学经典著作中均有明确界定和深入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警策辞”是一个汉语词语,在修辞学和文学领域具有特定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且富有警示作用的文句,又称“警句”。其核心特点是语简言奇、精切动人,常通过凝练的表达传递哲理或警示意义(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类句式)。

二、修辞学定义

在修辞学中,警策辞属于警策(或称精警)的修辞格,分为三种类型:

  1. 主宾重复判断:通过主宾关系的强调深化观点,例如“万变不离其宗”。
  2. 表意相反相成:利用矛盾表达哲理,例如“大智若愚”。
  3. 看似无关实则关联:通过表面无关联的意象揭示深层联系,例如“水滴石穿”。

三、使用场景

四、补充说明

部分权威辞书(如《汉典》)指出,“警策”本身也包含“以鞭策马”的原始含义,后引申为通过警示性语言使人振奋。因此,警策辞不仅是语言技巧,更承载着劝诫与激励的双重功能。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的经典论述。

别人正在浏览...

挨打按治败桡贲典表臣比比皆然不即不见棺材不落泪才绝沉密寡言待除当局者迷电压放大器典则定远侯儿童文化宫藩屏封君抚安高味勾拨贯越固宫诡物古训鹤补朝服黑花荷惧鹖尾靃靡靡琥珀孙姜牙奸谀狡焉思肆金舠剧汉类总栗蓬龙门笔法倮国虏廷面红颈赤内军蟠夔纹扦插浅黛棋会裘莽躯颜热情容措沙堂失志霜气睡莲梳洗四立天晓得兀然下陵上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