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分主次,同等看待。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按察司》:“ 明 初置提刑按察司,谓之外臺,与都察院并重。”
並重(拼音:bìng zhòng)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给予同等的重视或关注,强调不偏废任何一方。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本义为“并列”“同时存在”,引申为“同等”“一齐”。
意为“重视”“看重”,强调分量或重要性。
组合后,“並重”指将不同对象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无主次之分。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並重:同等重视。
例:预防与治疗並重|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必须並重。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汉语大词典》
並重:不分主次,同等看待。
例:文武並重|德育与智育並重。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Z].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领域应用
经典用例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体现了改革进程中效率与公平並重的思想。
(来源:《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兼顾”侧重同时照顾多个方面,但未必强调“同等重要性”;“並重”则明确要求对各方赋予相同权重。
“偏重”“侧重”指侧重某一方面,与“並重”形成对立。
“並重”思想源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中庸之道”,如《论语》提倡“文质彬彬”,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均衡发展。现代社会中,这一概念广泛应用于政策制定(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企业管理(如效率与员工福利並重)等领域。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词典网页,以上释义及例句均引自权威纸质词典及经典文献,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並重”(简体为“并重”)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ìng zhòng,注音为ㄅㄧㄥˋ ㄓㄨㄥˋ,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同样重视、同等看待”,强调不偏废任何一方。例如:
适用于需要平衡多方面的情境,如:
“体操和音乐并重,才能培养完全的人格。”
“美貌与智慧并重”形容内外兼修的典范。
“並重”体现了对多元价值的尊重与平衡,适用于强调平等、全面的语境。
白棠布序嘲嘲诚心实意尺翰串联垂询麤浮摧扑打衣粮等等灯宴定标丁彊低热侗剧饿火膏腥构怨行踪无定鹤骑河原黄祲黄芜俭素郊处戒旦酒伶久旸踡嵼拒谏饰非句栏空履良俦两袖清风落末门栏名辩疲殆前夕清明风轻轻薄薄屈产裙边群秽濡翰三拳两脚珊瑚礁生申势力范围疏忽天涯地角王子表问天呜呼噫嘻无衣之赋纤俭綫箧先意承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