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麤心浮气 ”。
“麤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信息综合解释:
基本含义
“麤浮”指办事或性格上的浮躁、不细心,常用来形容人处理事务时缺乏耐心或细致的态度。该词可视为成语“麤心浮气”的简称,如提到“麄心浮氣”与“麤浮”同义,并引用宋代陆九渊和明代焦竑的文献说明其用法。
读音与字形
语境与用法
该词多用于批评性描述,例如:
近义词与关联词
类似表达包括“粗枝大叶”“心浮气躁”等,均强调缺乏细致与沉稳。
提示:由于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建议通过《汉语大词典》或专业古籍数据库进一步验证具体用例。
《麤浮》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粗鲁而浮躁。形容人言行粗俗、不文明,态度不稳定、容易冲动。
麤(cu2)的部首是鹿(lu4),共10个笔画。浮(fu2)的部首是水(shui3),共10个笔画。
《麤浮》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没有繁体字。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麤的字形稍有不同。写作「麤粗」,鹿的上方多写作「角」,下方的「毛」显示出粗犷之意。而浮则与现代写法无异。
1. 他的举止粗俗,言辞麤浮,得罪了许多人。
2. 这个人性情浮躁、反复无常,真是太麤浮了!
麤陋(形容言行粗野、粗劣)
浮躁(形容心情不稳定、容易冲动)
粗鄙(形容言行粗俗、粗鲁)
狂燥(形容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
文雅(形容言行文明、谦和)
稳重(形容心情稳定、不冲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