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戒旦的意思、戒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戒旦的解释

(1).报晓警睡。 汉 陈琳 《武军赋》:“启明戒旦,长庚告昏。”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大鹏无戒旦之用,巨象无驰逐之才。” 唐 萧至忠 《三会寺应制》诗:“戒旦壶人警,翻霜羽骑来。”

(2).黎明。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戒子》:“朝华之草,戒旦零落。”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诗:“温风戒旦至,淑气应时加。”

(3).待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戒旦”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上下文和用法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一、古汉语中的字面含义(源自、、等网页)

  1. 报晓警睡
    指通过声音(如鸡鸣)提醒人们天将破晓,需结束睡眠。例如《武军赋》中“启明戒旦,长庚告昏”。

  2. 黎明
    直接表示天刚亮的时段。例如南朝梁元帝在《金楼子》中写道:“朝华之草,戒旦零落。”

  3. 待旦
    指等待天亮,形容勤勉或急切的状态。如《聊斋志异》提到“公乃束装戒旦”,即收拾行装等待天明出发。


二、现代成语的比喻义(源自、等网页)


使用区别

如果需要进一步分析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结合上下文判断其指向。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戒旦

戒旦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戒”是一个独立的字,读音为“jiè”,部首为“戈”,笔画数为4画。指戒除、戒止、戒绝,即不做某种行为或不接触某种事物。

“旦”是一个独立的字,读音为“dàn”,部首为“日”,笔画数为5画。一般指天亮、太阳升起的时刻,也用来表示时间、日期。

戒旦的来源:戒旦一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中,意为修行者在清晨破戒之前的时刻。后来,这个词逐渐扩展为指每天清晨、黎明时分。

繁体字:“戒旦”在繁体字中保持不变,仍然是“戒旦”。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戒旦的“旦”字有时会写成“| “(一),表示太阳升起的形状,但现代汉字书写中较少见。

例句:

1. 他每天都在戒旦之前起床锻炼身体。

2. 修行者必须遵守戒旦,不参与娱乐活动。

组词:戒烟、戒毒、戒酒、戒指、戒备。

近义词:守时、守旦、遵时。

反义词:犯时、放纵。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