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糲食的意思、糲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糲食的解釋

粗惡的飯食。《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後》:“妾誇布服糲食。”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糲,粗米也。” 唐 姚合 《哭費拾遺徵君》詩:“服儒師道旨,糲食卧中林。” 明 唐順之 《贈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聞侯之夫人亦樂于糲食敝衣,與侯所嗜好無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糲食(lì shí)指粗糙的米飯或粗劣的食物,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形容簡樸清貧的生活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義解析

    • 糲:本義為糙米,即未精細加工的米粒。《說文解字》載:“糲,粟重一秬,為十六鬥大半鬥,舂為米一斛曰糲。” 引申為粗糙、粗劣。
    • 食:泛指食物或飯食。

      合稱“糲食”即粗粝的飯食,與“精食”相對。

  2. 文化内涵

    古代文獻中,“糲食”常象征清貧或安貧樂道的品格。如《史記·刺客列傳》描寫豫讓“漆身為厲,吞炭為啞……行乞于市,其妻不識,曰:‘狀貌不似吾夫,聲音不類。’遂舍糲食而去。” 此處以“糲食”凸顯隱忍堅毅的形象。

  3. 典籍用例

    • 韓愈《山石》:“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粝亦足飽我饑。” “疏粝”即粗粝食物,體現文人淡泊心境。
    • 《漢書·外戚傳》:“妾誇布服糲食。” 描述後妃儉樸之風。
  4. 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中,“糲”已罕用,但《漢語大詞典》仍收錄該詞,釋為:“粗米;粗劣的食物。”


參考文獻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 《史記》(西漢·司馬遷)
  3. 《韓昌黎詩系年集釋》(錢仲聯輯)
  4. 《漢書》(東漢·班固)
  5.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糲食”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ì shí(注音:ㄌㄧˋ ㄕˊ),指粗劣的飯食,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引用


3.用法與語境


4.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飲食文化或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漢書》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瘢楞播名敞靜嘲風詠月澈查持護春風夏雨打怵登禮禘祫堕淚迩英閣法岸反常反惑鳳皇于飛撫今懷昔傅納富赀高鹗公寓國猷黃齑淡飯畫肆魂牽夢萦戒香今愁古恨兢惶驚怯謹擇康白度賫志以沒攬惹楞梅連四流邁脈管門廕派不是搶喪踵魂乞身日異月殊入睡桑蛾三足金雞捎星生扭做受頭熟議歲豐年稔讨是尋非徒言旺茂違舊揾食無底壑獻馘銜橜之虞小轎車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