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三秦记》曰:‘ 桃林塞 在 长安 东四百里,若有军马经过,好行则牧 华山 ,休息林下;恶行则决河漫延,人马不得过矣。’”
(2).泛指向四周扩散。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霎时间,这同一个口号声漫延开去。”
“漫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àn yán,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水满溢而扩散
原指液体(如水)因过满而向四周流动扩散。例如古籍《水经注·河水四》中提到“决河漫延,人马不得过”,即描述水流泛滥的场景。
泛指事物向四周扩散
可抽象用于描述类似液体扩散的状态,如情绪、思绪、社会现象等无方向性的扩展。例如:“恐慌情绪在人群中漫延”。
“漫延”以水的扩散为原型,既可描述物理层面的流动(如洪水、沙漠),也可引申至抽象范畴(如情绪、文化现象)。使用时需注意与“蔓延”的语义差异,前者强调无方向扩散,后者侧重线性延伸。
漫延是指事物扩展或传播的范围广泛而不受限制的状态,常用来形容某种现象或情况在时间、空间上扩散、蔓延的特性。
漫延的拆分部首为氵(水),延(杨木)。根据拼音排序,其在《康熙字典》中的次序为“21234”,总笔画数为11。
漫延这个词源自中国的古代汉字,是现代汉语词汇。在繁体中文(台湾、香港)中,漫延的写法为「漫延」。
在古代汉字中,漫延的写法会有一些差异。例如:“漫”字的古代写法为「満」,表示在水中浸泡的样子;“延”字的古代写法为「延」,表示水长流不断的样子。
1. 火势迅速蔓延,整个村庄被吞噬在熊熊烈焰之中。
2. 病毒通过空气飘散,迅速漫延到全城各个角落。
3. 恶劣的天气影响了道路和航班,进而漫延到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组词:蔓延、扩散、传播、散布。
近义词:蔓延、扩散、传播。
反义词:集中、局限、局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