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囚的意思、断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囚的解释

处决囚犯。 汉 王充 《论衡·讥日》:“天下死罪,各月断囚亦数千人,其刑于市,不择吉日,受祸者未必狱吏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断囚是古代汉语中与司法审判相关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判决囚犯”。《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为“断决囚犯”的简称,表示对在押犯人进行罪责判定及刑罚裁量的司法行为。从构词法分析,“断”取“裁决、判定”之义,“囚”指“被拘禁的犯人”,组合后特指针对已拘押人犯的审判程序。

该词多见于宋元时期法典文献,如《宋刑统·断狱律》规定:“凡断囚,皆须依本状推鞫”,强调审判需依据案情证据。明代《大明律》进一步细化断囚程序,要求“五品以上官犯公罪应议者,奏请断遣”,体现古代司法体系中的等级制度。

现代法律史学界将其纳入司法制度研究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华法制史术语考释》指出,断囚制度实际包含“初审定罪”与“复审核验”双重程序,反映古代慎刑思想。

网络扩展解释

“断囚”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处决囚犯,即对已判死刑的犯人执行刑罚。该词最早见于汉代王充的《论衡·讥日》,其中提到:“天下死罪,各月断囚亦数千人,其刑于市,不择吉日,受祸者未必狱吏也。”
(大意:当时处决囚犯每月多达数千人,行刑时不挑选吉日,但受牵连的未必是狱吏。)


二、字义分解

  1. 断(duàn)
    • 本义为“截断”,引申为决断、判决。如《论衡》中“断囚”的“断”即指对案件的最终裁决。
  2. 囚(qiú)
    • 指被拘禁的犯人,如“死囚”“阶下囚”。

三、文献与背景


四、扩展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研究,可参考《论衡》原文或汉代法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馣馤熬月子八股文鲍舍本指剗弃彻里至外齿弊舌存赤栜辍留磁瓦祠位吊线发家致业反腾飞语芬馥斧凿痕缑氏瓜龟绳刽子手郭泰船汉麻宏儒硕学怀强怀袖黄龙饮浑敦翦夺键盘乐器夹日佳醖介怀款讬乐道遗荣乐迁良裘连理盘卢都子免虑难乎为继匿藏拟抵匿迹潜形牛听弹琴平金浅戆秋收起义戎落沈大铁路省头草识局讼冤髫鬌透息拖债吴天保五颜六色遐邈躧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