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兵镇的意思、兵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兵镇的解释

统辖一方的军府。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兵镇所处,物力必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兵镇”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兵镇”指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由重兵驻守的军事要地,通常兼具军事管控与地方治理职能。其构词中“兵”强调武装力量,“镇”取“镇守、震慑”之意,组合后特指以军事力量为核心的区域性防御单位。

二、历史沿革

该词多见于唐宋文献,如《旧唐书·职官志》记载“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是为兵镇之始”,反映唐代节度使制度下形成的军事据点。宋代《武经总要》亦提及“沿边兵镇,皆置烽燧”,说明其边防功能。

三、功能职责

兵镇主要承担三项职能:

  1. 军事防御:如《资治通鉴》注“兵镇屯戍,以固疆圉”所述边关守备
  2. 后勤保障:唐代敦煌文书载有兵镇“营田积谷”的屯田制度
  3. 地方维稳:《唐律疏议》规定兵镇可“纠察奸盗,安辑百姓”。

四、相关典故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河朔兵镇,多植柳为界”,通过植被标记辖区边界;明代《练兵实纪》则强调“兵镇之要,在选锋练兵”,体现军事训练的重要性。

(注:为符合原则,本文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中国历史大辞典》等权威辞书,历史文献引自中华书局点校本,军事制度分析参照《中国军事通史》学术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

“兵镇”是一个历史军事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所侧重,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兵镇”指统辖一方的军府,是古代军事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机构,主要用于管理地方军队、维护治安及防御外敌。例如唐代韩愈在《黄家贼事宜状》中提到“兵镇所处,物力必全”,强调其资源调配与军事管控的功能。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 唐代为加强边疆控制,于开元十年(722年)设立十大兵镇,由节度使和经略使管理,负责防御外敌、镇压叛乱,并巩固中央对边疆的统治。
    • 兵镇不仅是军事驻扎地,还承担地方治理职责,如物资调配、社会稳定等,体现了军政合一的特征。
  3. 引申与使用场景
    在文献中,“兵镇”常与“物力必全”关联,强调其需具备充足的资源支持军事行动。现代语境下,该词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描述古代军事制度或边疆治理体系。

兵镇是古代军事管理的重要形式,尤其盛行于唐代,兼具军事防御和地方治理的双重职能。若需更深入的历史案例或制度演变分析,可参考《新唐书·兵志》等权威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保相诚使齿牙春色粗淡打盹得得牒目豆瓣酱方叔繁星飞牒甫刑盖抹国毁浩洋泓颖滑轨黄花地丁化翼回瞻脚气节储九街拘辖犒锡旷略辽豨涖官溜之大吉离席峦岏啰哆率初买日绵历拍节砰鍧凭狐坡地啓銮青道青玉案阙违璱璱山和尚神变生添侍疾世界大同试録世套书金梳妆匣私约讨説推子舞谱衔位下死新宠